据悉 , 市面上最高配的山寨AirPods能实现原版95%的功能 , 有的还支持主动降噪 。 根据供应链不完全统计 , 截至2020年10月31日 , 苹果AirPods的出货量达到8000万到9000万件 , 山寨AirPods的出货量却高达6亿件 。
旭日大数据结合蓝牙芯片出货量等信息测算 , 山寨AirPods占整体TWS耳机市场50%的份额 。 山寨耳机几乎养活了整个“华强北” , 调查显示 , 售价约为500元的TWS耳机 , 实际零部件成本不到200元 , 加上约100到150元的制造和物料成本 , 厂商至少有上百元的利润 。
山寨耳机的大量出现对于耳机市场绝对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冲击 。 尤其国内耳机消费还没有那么明显 ,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 , 41.8%的受访者对WS无线耳机价格要求保持在500元以下 , 而头部品牌的TWS耳机基本维持在千元以上 。
2021年 , 三星、索尼、BOSE三大品牌在2021年都推出了1500-2000元价位的主打产品 , 价格战被动地爆发开来 , 国内几大手机厂商的耳机价格很大程度上是在迎合国内的耳机消费趋势 , vivo TWS 2价格不到AirPods Pro的四分之一 。
OPPO的Buds Air售价则300元左右 , 小米的Air 2 Pro在今年618时期的价格是449元 。 不仅仅是中国 , 放眼全球TWS耳戴式设备市场份额中 , 100美元以下的TWS耳机占比从2019年Q1的18%增长到了2021年的54% 。
国内的电商平台上 , 上有几千块钱的苹果AirPods , 下有销量动辄过万的9.9包邮 。 京东销量前八名俨然是华强北的天下 。 但热闹归热闹 , 无数模仿者背后则是一出虚假的科技繁荣 , 尽管有不少品牌模仿苹果模仿到库克都分不出真假 。
就拿主动降噪来讲 , 2019年国内降噪耳机产值已将近214亿 , 同比增长73.58% , 占耳机行业总产值的30.9% 。 同时 , 我国降噪耳机生产厂家已有300家左右 。 但2021年7月份 , 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显示 , 50%的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 , 近40%宣称有降噪功能 , 其实并不支持主动降噪 。
某种角度来看 , 山寨的确压倒了巨头 , 但在这场耳机大乱斗中 , 实际没有真正的赢家 。
音乐情怀催生耳机江湖?
1890年代 , 耳机从十磅重的通讯工具逐渐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 。 据悉 , 为了方便歌剧迷在家里舒适地听音乐 , 有人发明了类似听诊器的初代耳机 , 大约从那时起 , 耳机就与音乐元素脱不开关系了 , 此后多数耳机创业者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音乐情怀 。
1937年 , 德国音频设备品牌Beyerdynamic推出了首款耳机DT-48 , 它和奥地利的AKG一样 , 起初都是以制作影院音响器材为业 , AKG Q701的调音师Quincy Jones曾经是Michael Jackson唱片的制作人 。 2001年到2008年期间 , 随着音乐数字化与移动化 , 耳机需求也不断增长 。
特别是欧美地区 , 街头文化被年轻人视为潮流与时尚的象征 , 戴着耳机 , 摇头晃脑地走在纽约街头似乎是一种傲视生活的态度 。 2000年以来 , 美国诞生了耳机领域最大的黑马Beats , 耳机的音乐属性被再次放大 。
饶舌歌手Dr. Dre及环球唱片下属的Interscope唱片公司董事长Jimmy Iovinerang似乎成了Beats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最好的“活招牌” 。 此后欧美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耳机创业浪潮 , 据悉 , 彼时的美国众筹网站上真无线创业产品遍地都是 。
Skullcandy成立于2003年 , Beats和Jaybird成立于2006年……Skullcandy早期的耳机针对的是摇滚、街舞这些自带BGM , 对室外音乐需求最强的一群人 , 新锐品牌都踏着这股创业浪潮风起云涌 , 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统计 , 在全球范围内 , 累计有3000多耳机品牌 。
国内音乐人的耳机创业史最值得一提的是“半壁江山”汪峰 。 2015年 , 汪峰在国内建立fill品牌 , 对标的品牌正是Beats 。 与此同时 , 国内无损音源的概念日益普及 , 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 , 均大力主推无损音源歌曲和DTS音效 。 这恰恰迎合了耳机市场音乐细胞迅速裂变的初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