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病变 , 是安重诲献计 , 李嗣源才得已脱身//----
----魏州病变 , 是安重诲献计 , 李嗣源才得已脱身//----
"multi_version":false
魏州病变 , 是安重诲献计 , 李嗣源才得已脱身\r\n
后唐重臣安重海的荣辱宠硫、进退生死颇能反映李源在位期间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 安重海的祖先本是北部少数民族 , 父亲安福迁 , 是李克用的部将 , 在李克用派兵弛援朱瑄、朱瑾兄弟时战死 。 安重诲从小跟随李嗣源南征北战 , 东拼西杀 , 因聪明勤奋、作战勇敢 , 深受李嗣源的信任 。 \r\n
\r\n
魏州兵变 , 李嗣源被张破败劫持入城 , 赵在礼等威逼李嗣源为河北军民之主 , 是安重诲献计 , 李嗣源才以“出城收兵”为借口脱身 。 出城以后 , 李嗣源原准备回镇州待罪 , 又是安重诲提醒他连夜西返京都 , 自明心迹 。 西归之算 , 由于李绍荣的阻拦 , 无法实现 , 又是安重诲、石敬瑭等献计 , 李副源才袭取大梁 , 在洛阳“监国” 。 因为这 , 李嗣源拜安重诲为枢密使 , 安重诲又引自己的儿女亲家、镇州别驾张延朗为副使 。 朝中大权 , 都由安氏一家所掌 。 \r\n
李嗣源为了扫清自己登位的障碍 , 命安重诲访求李存勖的兄弟 , 诳骗他们说李嗣源正虚位以待 。 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原已隐匿民间 , 受了李、安的欺骗先后自投罗网 。 安重诲与李绍真假意将李存确、李存纪迎入府中却命乎下杀害了他们 。 李存勖的妻子刘皇后 , 已逃至普阳 , 入寺为尼 , 但李嗣源、安重诲也不放过她 , 仍派人将她杀死了 。 其傯如薛王存礼以及李存勖的幼子继蒿、继潼等人“不知所终” , 是否为李嗣源、安重诲所杀 , 现已无从考证 。 血西征灭蜀未还的太子李继 , 李嗣源与安重诲自然更不肯放过 。 \r\n
\r\n
他们命石敬糖为陕州留后 , 李从珂为河中留后 , 切断了李继岌的归路 。 李继岌闻京师乱起 , “驰趣京师 , 以救内难 。 部队行至渭河 , 西都留守张籛受命烧断了浮桥 , 不让李继东归 。 继炭无奈 , 只好顺着渭河向东 。 行至渭南 , 左右都已逃散 。 \r\n
宦官李从袭对继岌说:“大势已去 , 无可挽回 , 大王还是自己想个办法吧!”李继岌到了这个地步 , 只能掩面痛哭 。 他迟疑良久 , 对随从李环说:“我无路好走 , 请你杀了我吧!”李环便请李继是俯伏床上 , 对准他的后脑勺就是一锤 , 结東了这位本来理所当然是后唐第二位皇帝的年轻人的性命 。 李克用的嫡传子孙 , 至此已全部死去 。 这些都是李嗣源、安重诲当年的精心之作 。 \r\n
李源的心病已除 , 就放心大胆在李存勖柩前即位 。 安重诲以佐命之功 , 成为李嗣源的重臣 。 他历任枢密使、左领军卫大将军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兵部尚书、侍中兼中书令等职 , 权倾中外 , 在京都飞扬跋扈 , 傲视同僚 , 俨然是李嗣源 。 \r\n
\r\n
一次 , 安重诲因私事外出 , 像平时一样 , 前呼后拥 , 俨然是皇帝出巡 。 不想御史台殿直马延因要汇报紧急公务 , 不小心冲撞了安重诲的前导 , 仪仗队伍顿时大乱 。 安重诲的团高兴 , 顿时化作一硷怒气 。 他不问青红皂白 , 立命手下抓过马延 , 也不审间 。 就在御史台衙前砍头示众 。 返安重海如此骄横 , 御史台的官员自然是忿忿不平 。 准备上章弹劾 。 不想安重诲抢先到李嗣源处哭诉了自己的委屈 , 并要李嗣源立即下诏 , 承认既成事实:马延该杀 , 安重诲无罪无过 。 李嗣源心知不妥 , 但碍于安重海的佐命之功 , 勉强同意 。 \r\n
立这道诏令一下 , 野为之哗然 。 从此以后 , 御史台的官员对百官的过失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而是两只眼睛全闭上 。 此风一开 , 李嗣源朝的风气 , 也就可想面知了任圆虽是书生 , 却在辅助李嗣昭坚守潞州时立有奇勋 。 李嗣昭奉命讨伐叛乱的张文礼时战死 , 任圜代领李嗣昭之军 , 全力攻战 , 终至成功 。 后跟从郭崇韬破蜀 , 崇韬被诛 , 李继岌被杀 , 又是任圜收集征蜀唐兵 , 全师而返 。 因为这 , 李同源登位之后 , 他被拜为宰相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