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微商创始人 面膜微商总代理王珊( 二 )


记者留意到,部分门店将自有品牌和进口品牌、本土品牌,三种商品放在同一层货架,更像是在借助进口品牌的人气来带动自有品牌的销售 。事实上,自有品牌大多是屈臣氏通过计算店内畅销的代理品牌产品,筛选出代工方,加以“复制”出来的,而价格是上述畅销产品的5~7折 。屈臣氏依赖于自有品牌对业绩的贡献 。品观网援引某屈臣氏前高管曾在2018年的爆料称,自有品牌给屈臣氏贡献了超过60%的毛利 。
进口品牌引流待考
作为调整的重要环节,屈臣氏在级别更高的门店中,提升了进口品牌及独家品牌商品的比例 。高宏达曾经透露:“屈臣氏在某些类别,进口商品销售额占比高达30% 。”记者留意到,以陆家嘴新店的彩妆品牌为例,自有品牌仅4个,韩国品牌6个且其中4个首次进入屈臣氏渠道,另外日本品牌和欧美品牌各3个 。不过,对于屈臣氏第八代门店当前进口品牌、本土品牌、自有品牌占到的份额,屈臣氏公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 。
熟悉化妆品的业内人士张兵武对记者表示,进口品牌虽然利润比较低,但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增大,加大进口品引入并不让人意外 。这样的做法,似乎取得了一些成效 。屈臣氏母公司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屈臣氏中国内地同店销售额增长幅度为负,但降幅收窄,从去年的-6.2%收窄至-1.4% 。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公布2018年全年业绩情况 。
市场竞争依旧激烈,尤其在进口品牌集中的一线城市,屈臣氏难免会显得吃力 。在欧睿国际的统计中,屈臣氏2017年以160亿元以上的收入规模远超美妆零售商,但是相较于2015和2016年的收入均为170亿元以上,业绩已有所回落 。
2017年在中国美妆零售商的排列之中,LVMH集团下的丝芙兰以35亿元收入规模居首,市占率11.2%,爱茉莉太平洋19亿元占比6.1%,娇兰佳人也在追赶,市场份额占比5.3% 。值得注意的是,三者均从2013年以来收入规模逐年提升 。
从事化妆品代购的王珊(化名)对记者表示:“以面膜为例,由于利润率相对较高,是不少品牌和化妆品集合店重点推销的产品 。而屈臣氏在进口面膜上的布局动作有点滞后 。三年前,屈臣氏主要销售韩国的三款网红面膜,分别是春雨面膜、JC面膜和丽得姿面膜 。之后,开始引进日本的超浸透3D面膜等 。但屈臣氏引进的日本面膜不算丰富,知名度也比较有限,消费者找不到小红书上以及博主推荐的面膜,还是会转向网购海淘或代购 。”
欧睿的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的线上渗透率已经从2003年的0.3%增至2017年的23.2%,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网络进行购买,电商渠道正在分去屈臣氏原有的空间 。天猫国际的数据显示,2018年,海外品牌入驻平台数同比增长了122%,单是这个平台上,竞争对手的数量已非常可观 。
“进口产品在屈臣氏店内承担着引导客流的作用,和本土品牌比起来供货价格不低 。此前,由于本土品牌给的利润返点比较多,但现在很大一批的本土品牌不好卖 。不过,下架部分国产品牌,将新的国货彩妆玛丽黛佳引入了门店,也带来了新的未知的风险,销量反响如何还有待时间印证 。”张红辉对记者说 。
同时,部分屈臣氏拥有独家代理的品牌,也并非认知度高的网红爆款,仍然面临着销售压力 。王珊觉得,进口产品和进口爆品实际上完全是两回事 。“安瓶的概念在这一两年很火 。屈臣氏独家代理了韩国CLIV安瓶,但因为它不算是网红产品,所以在屈臣氏天猫旗舰店上,你可以留意,它每月销量仅120多件 。”
“随着代购在2019年的进一步限制,以及近年来化妆品关税的下调,实际上给了屈臣氏发展的空间,就看屈臣氏能不能及时把握住这一机会了 。”王珊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