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生于1986年的物理天才 , 在他35岁之前 , 就已经发表SCI论文70余篇 , 被引用1.1 万余次 , 个人H因子高达39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王志俊几乎以一己之力 , 让拓扑狄拉克半金属态的研究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十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
介绍自己的工作 , 王志俊喜欢打比方:“我就是在材料库里面挖矿的 , 寻找哪个材料是类似于石墨烯的‘宝藏材料’或‘明星材料’ , 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 ”
在做研究与带学生之间 , 王志俊觉得后者更难:“做研究的困难 , 无非是多花一点时间调研和思考 , 这完全可以自己掌控;带学生就不一样了 , 你只能给他们建议 。 ”他自觉是一个“严师” , 但也看人:“你要努力 , 我可能比较严厉;如果你不努力 , 我大概不会对你严厉 。 ”
被问及青橙奖奖金怎么用 , 王志俊苦笑说:“北京房价太贵了 , 我可能会拿奖金去付首付吧 。 ”
陆盈盈
文章图片
陆盈盈的青橙学者奖金 , 大概会被存起来 , 用作买一张“火星飞船票”的储备 。
“好几年前我跟别人讲我想上火星 , 总被笑话 , 现在终于可以讲出来了 。 ”陆盈盈的研究领域是锂电高效储能 , 但她却对火星充满好奇 , 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用在火星上 , “那就再好不过了!”
陆盈盈进入电池研究领域 , 有点“误打误撞” 。 2010年她刚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博士 , 导师向她推荐了Battery(电池)和Rheology(流体力学)两个课题 。 “很多人不知道Rheology什么意思 , 我当时也这感觉 , 但我知道Battery , 就进入了这个领域 。 ”
2014年博士毕业后 , 陆盈盈开始找工作 , 请一位她认为很厉害、但当时知名度并不高的老学者为她写推荐信 。 这位学者就是后来斩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斯坦利·惠廷厄姆 。 后者后来跟陆盈盈打趣:以后写推荐信要收钱了 。
2014年前后 , 我国开始布局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 陆盈盈觉得专业对口 , 毫不犹豫选择回国 。
身为一名女性 , 陆盈盈自然要为女性科研工作者“带盐” , 希望社会给予更多关注:“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 , 但总体来看 , 女性既要做科研 , 又要兼顾家庭 , 更难 。 ”
刘渊
文章图片
如果把半导体的制造想象成在微观世界构建房屋 , 刘渊的工作就是要在这个世界里“平地起高楼” , 从垂直集成的角度 , 让半导体器件上的晶体管密度再上几个数量级 。
在微纳电子器件领域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 其中发在《自然》8篇 , 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3000余次……这个出生于1988年的青年 , 如今已经凭借其在研制新型低功耗微电子器件的成就 , 成为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的教授 。
刘渊不知道自己的研究能否产业化 。 “半导体底层科研成果什么时候能用起来 , 这个很难预测 。 ”刘渊说 。 但他认为 , 科研要有一定的容忍度 , 要允许尝试 。
“就好比培养孩子 , 并不能完全让他避免所有危险的东西 , 有时候需要让他去探索 , 例如烫的水壶、稍微锋利点的物体 , 小孩碰到了就会反弹 , 他自己就学习到这个不能去碰 。 这种方式可能更好 。 ”
他把这套理论也用在研究生培养中 。 “要培养的是研究思路 , 让他们知道怎么做出创新的东西——有些实验结果可能现阶段看不到意义 , 但以后是有用的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