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墓里有遗骸么 袁崇焕墓和祠在哪里?袁崇焕墓是空的吗?( 二 )


“数月前接读惠书, 并附萨镇冰先生所作诗一首, 不久又接读大作二首, 均极感谢 。 萨先生现已作古, 其所作诗已成纪念品, 兹付还, 请予保存 。 近日又接先生等四人来信, 说明末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 已告彭真市长, 如无大碍, 应予保存 。 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接洽为荷 。 ”至此, 经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等人的多方努力, 积极呼吁, 北京市政府对袁崇焕墓进行了全面的修葺, 墓古迹得以保存 。
由于历史原因, 袁崇焕祠被居民占用, 墓和原袁祠西侧的佘家馆被拆除成为学校的操场 。 1984年袁崇焕祠、墓和坐落在龙潭公园内的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 市文物局出资修复了袁崇焕墓;2002年市文物局筹措四百余万元资金, 在崇文区政府的支持下, 完成了袁崇焕祠内居民的腾退工作 。 市文物局又出资60余万对祠堂进行修缮 。 2002年11月29日袁崇焕祠、墓正式对外开放 。
2002年市、区政府下决心搬迁袁崇焕祠的居民住户, 抢先修缮袁崇焕祠并对外开放, 不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 也得到了祠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 袁崇焕祠居民的搬迁, 政府给予了很大的照顾;由于袁崇焕祠处于崇文区角湾危旧房改造小区, 在小区居民没有动迁之前启动, 祠内居民可以选择回迁和货币补偿两种搬迁政策, 其中回迁户可在角湾小区优先选房 。 每个搬迁户还有文物保护奖 。 袁崇焕祠、墓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在参观凭吊场所有居民住户不利于开放, 且祠堂内也不应该有住家 。
袁崇焕衣冠冢传说袁崇焕死后, 其首高悬, 其仆佘氏连夜盗出, 葬于广东义园, 世代为其守墓, 即今东城区东花市斜街袁崇焕祠的由来 。 此祠初期不为人所知,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乾隆诏:“袁崇焕督师蓟辽, 虽与我朝为难, 但尚能忠于所事, 彼时主暗政昏, 不能罄其忱悃, 以致身罹重辟, 深可悯恻 。 ”袁墓得以修缮, 道光时再获维修, 由吴荣光题写墓碑:有明袁大将军墓 。 吴荣光也是广东南海人, 道光时曾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 。
虽袁崇焕祖籍广西, 但生于广东东莞, 因被粤人视为乡贤, 康有为曾为袁崇焕祠题对联“自坏长城慨古今, 永留毅魄壮山河”, 此外, 还为袁督师庙(今龙潭湖公园内)题字, 并撰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 千秋享庙, 死重泰山, 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 一夫当关, 隐若敌国, 何处更得先生” 。
1952年2月, 北京城市改造, 曾准备迁移袁墓, 叶恭绰、柳亚子、章士钊等上书毛泽东, 称“明末满洲久为边患, 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今日新史学家亦佥称为民族英雄, 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 。 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 拟乞饬所司于该两处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 。 ”5月, 毛泽东回信说:“明末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 已告彭真市长, 如无大碍, 应予保存 。 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接洽为荷 。 ”在毛泽东亲自干预下, 祠堂得以保存 。
“文革”时, 袁崇焕墓遭破坏, 墓碑被放倒, 因传说墓中有金头, 红卫兵掘开袁墓, 其中竟无一物, 佘氏义仆的真实性与否, 成为悬案 。
从史籍看, 盗袁崇焕首级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据明人张岱说:“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 寸寸脔割之 。 割肉一块, 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 生噉之 。 侩子乱扑, 百姓以钱争买其肉, 顷刻立尽 。 开膛出其肠胃, 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 和烧酒生啮, 血流齿颊间, 犹唾地骂不已 。 拾得其骨者, 以刀斧碎磔之 。 骨肉俱尽, 只剩一首传视九边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