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榆树的民间记忆—— 榆树盟温站曾有座罗汉庙
"multi_version":false
解放前的榆树 , 在五棵树镇盟温站村曾有一座罗汉堂 , 位于盟温站村庙西屯 , 当地人称这座罗汉堂为“罗汉庙” 。 至今 , 村子里80多岁的老人对这座庙还有清晰的记忆 。 据介绍 , 这座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 建庙时整个盟温站也没几户人家 , 大庙1947年被拆毁 , 从此淡出人们的视野 , 被历史尘封起来 。 但历史上的这座庙还是很有规模的 , 在远近居民中的影响力很大 。
聊起五棵树镇盟温站的历史 , 今年85岁高龄的老队长张英国和89岁的杨子珍老人都提到了这座罗汉庙 。 据两位老人讲 , 在他们小的时候 , 常见大人们到罗汉庙去烧香 , 小孩子也常常跟着到庙里玩 。 这座庙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 , 坐北朝南 , 青砖的院套 , 朱红的大门 , 庙门前左右两边各树立着十米多高的旗杆 。
这座庙的格局与传统的庙宇大体相同 , 庙中的雕塑非常威严 , 造型逼真 , 细部精致 。 老人们还记得 , 当时走进庙门 , 就是青砖铺的甬道 , 临近庙门东西建有钟鼓楼 , 楼内设一口大钟 , 一面大鼓 , 大钟有一人多高 , 大鼓直径近两米 。
沿着甬道拾阶而上就是罗汉堂大殿 ,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的塑像 , 只见塑像器宇轩昂 , 栩栩如生 。 村子里祖祖辈辈的老人说 , 建庙时的雕塑匠师是按所谓“三十二相 , 八十随形好”的佛家规矩来塑如来佛的妙相法身的 。
如来佛祖的背后是一道山墙 , 山墙的北面修的是敖山塑像 。 据说塑造这座敖山 , 使用的材料有两吨优质棉花和铁锅炒过的上好黄土 , 用细目的罗筛过后 , 把棉花和黄土放在一起 , 用黏米汤调剂 , 还添加了其他辅料 。 经过能工巧匠3个多月的精心雕琢 , 敖山才落成 。 敖山非常逼真 , 可谓是鬼斧神工 。 平地拔起的敖山千姿百态 , 蜿蜒曲折 , 明洁如镜;山中有洞 , 洞幽景奇 , 怪石嶙峋 , 瑰丽壮观 。 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 , 藏奇花异草于一身 , 素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 到这里 , 就像顷刻间拉开了巨大的帷幕 , 眼前是一个小孩眼中的神奇世界 。
敖山前面是如来佛祖 , 后面是观音菩萨 。 观音菩萨面朝北 , 站于莲台上 , 左手持莲花 , 右手结印相 , 身披条帛天衣 。 观音菩萨慈眉善目 , 温柔秀美 , 头戴宝冠 , 宝冠中有阿弥陀佛的佛像 。
如来佛祖塑像左右是十八罗汉 。 据张英国老先生讲 , 这十八罗汉的塑像活灵活现 , 非常精致 。 杨子珍老人回忆 , 在十八罗汉的设计里还安有机关 , 据说罗汉庙大殿前铺的青砖都是长方形的 , 在庙门口有3块正方形的青砖 , 这3块方砖下面就有机关 , 机关连着罗汉雕像 , 若有人踩到方砖上 , 罗汉就会离位起身 , 举手抬足 , 眼睛转动 , 很是恐怖 。 后来因机关吓坏过人 , 所以被拆除了 。
信息来源:长春晚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