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轻钢会后悔?政府专门发文了!( 二 )
业内 应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
welcome
近年来 , 海南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 , 但是推广过程中 ,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道阻且长” , 也有很多企业看好发展前景 , 布局发展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
记者走访海口多家项目工地了解到 ,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装配式建筑而言 , 面临着很多“烦恼”亟待解决 。 海口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王路认为 , 装配式建筑更加环保、绿色 , 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减少二次污染 , 但是对于很多开发商来说 , 缺少成熟的专业体系 , 成本优势也并不明显 。
装配式建筑配件的生产地到底长什么样?近日 , 记者来到位于海口火山口大道的中铁四局预制厂一探究竟 。 一进厂区 , 便看到生产线各类设备布置齐全 , 材料存放整齐 , 标准化程度高 。 在工厂里 , 模具制作由电脑操控 。 “成本因素目前对于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制约更为明显 , 装配式建筑在人力、工期、装修等方面都可以节约成本 , 但是在预制构件、运输上成本很高 。 ”该场负责人张晓辉表示 , 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时 , 如果工程量小 , 成本势必会高 , 装配式建筑会比常规的略贵一些 , 但是市场激活了 , 项目多了 , 工程量达到一定规模 , 完全能够降低成本 。
对于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 , 海南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云表示 , 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流程为“设计→工厂制造→运输→现场安装”模式 , 即先进行标准化设计 , 然后由工厂按照深化设计图生产 , 最后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成整体 。 在研发、设计、运输、施工、监理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统筹谋划 , 无缝衔接 , 实现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 。 目前 , 海口装配式建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设计标准化 。 在装配式建筑人才方面 , 该领域人才非常短缺 , 应发展行之有效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 同时各行业协会组织应组织和加大相关人才的培训力度 。
陈云表示 , 海南气候地理条件特殊 , 处于地震台风多发地区 , 琼北地区处于断裂带上 , 海口市八度半设防是全国抗震设防烈度最高的省会城市 , 全省每年要经历数次台风 , 最强台风风力达到17级(70m/s)以上 , 这就要求海南省的装配式建筑要在减隔震技术上取得突破 , 研发高效的装配式减隔震结构体系 , 结构的安全性要经得起台风和地震的考验 。 同时 , 海南省高温多雨 , 高湿高盐的气候环境使结构面临重要的防腐维护问题 , 建议因地制宜加大装配式结构体系的研发力度 。
部门 提供政策支持 , 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去年 , 海南省明确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目标 , 提出到2022年新建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 , 实施范围不仅包括主城区的建筑 , 也包括乡村农房、市政桥梁、综合管廊等 , 全方位推进 。 今年 , 海口市、三亚市要积极争取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 全省各市县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以及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人才租赁住房等居住类建设项目 , 按照一定比例推广装配式建筑建造 。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 海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 去年 , 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82.45万平方米 。 在产能布局方面 , 已投产的PC构件生产基地有3家 , 已投产的钢构件生产基地有4家;到2020年 , 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以及社会投资的、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宅项目和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业、办公等公共建筑项目 , 具备条件的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 。 对于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 安排科研专项资金 , 享受相关税费优惠 , 提供行政许可支持等 。
有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布局的市县(尤其是西部和南部片区的市县) , 要合理布置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能力 , 研究制定优惠政策 , 在符合规划、土地等条件的前提下 , 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引进企业落地建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