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挖矿不过瘾,资本盯上太空矿产万亿蓝海( 三 )


2016年 , Moon Express成为首家获得美国政府批准将航天器送入月球的公司 。 也因为登月计划跳票 , 公司遇到了许多困难 , 包括法律诉讼和现金流短缺等问题 。 然而相比于第一代小行星采矿企业的悲凉命运 , Moon Express最终挺了过去 , 并在2018年底获得融资1250万美元 。
地球挖矿不过瘾,资本盯上太空矿产万亿蓝海
文章图片

图源:NASA
起源太空 , 中国首家太空资源开采私营公司 , 2017年成立之后 , 也加入了民营太空采矿的浪潮中 。
在太空资源开采这个极其重技术重资金的赛道 , 起源太空是参与角逐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 公司早期发展速度非常缓慢 , 因为行业的高门槛和不确定性 , 业务开展周期缓慢 。 起源太空将漫长的采矿过程分为“找矿-探矿-占矿-采矿-返回”五个阶段 , 目前还处在“找”这个阶段 。
初步计划是:五年内实现改变小天体轨道 , 让其进入地月轨道 。 十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将目标小天体带回来 , 同时采回来的天体所带来的价值能够抵消投入的成本 。
公司表示当前主要目标是 , 实时监测小天体与大气层撞击事件 , 研究小天体成分特征 , 建立自家独有的太空资源数据库 。 这有助于寻找价值高、合适开采的小行星 。
今年4月 , 起源太空的NEO-01太空采矿机器人在太原发射升空 , 是全球第一个太空商业采矿机器人;并计划在2022年底发射NEO-02号月球抵近探测器 ,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商业月球抵近探测 , 布局采矿设备的商业公司 。
地球挖矿不过瘾,资本盯上太空矿产万亿蓝海
文章图片

图源:Twitter
04 索取矿产 , 回馈垃圾?
不光去太空挖矿十年前就开始了 , 在向太空索取的另一面 , 十年前 , 就已有科学家疾呼 , 太空垃圾日积月累 , 近地轨道上拥堵状况严重到接近极限 , 安全隐患触目惊心 。
对于太空垃圾的定义 , 主要指废弃的卫星残骸和其他没有彻底焚烧的金属碎片 。
有数据指出 , 目前估计有大约90万片大小介于指甲盖到保龄球的太空碎片 , 在近地轨道高速运行 。
它们对卫星、火箭、空间站构成极大威胁 , 平均每年有一颗卫星被太空碎片击毁 。 但往太空扔垃圾 , 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
今年4月 , 国际空间站因为更换全新电池 , 向太空抛出2.9吨的电池垃圾 , 这是空间站有史以来丢出最大的太空垃圾 。
而美国宇航局对此的解释是:并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伤害 。 因此这款电池将会在太空中漂浮2至4年 , 在此期间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 最终会慢慢蒸发直至消失 。
地球挖矿不过瘾,资本盯上太空矿产万亿蓝海
文章图片

图源:BBC
全球范围内数十家太空资源开采公司中 , 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真正能够把太空资源带回来、卖出去 , 一旦有任何一家公司做到这一点 , 这将是整个行业真正的打开 。
太空商机无限 , SpaceX也在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 他们选择的是火星资源原位利用 , 开采火星的资源供给火星的城市 。 年初 , 马斯克放出豪言:到2028年 , 人类将拥有第一个火星基地 。
贝佐斯则认为开发太空技术 , 安全更重要 , 慢点没关系 。 蓝色起源的吉祥物是“龟兔赛跑”故事中的乌龟 , 与之对应的拉丁文座右铭 , 意为“大无畏地一步一步前进” 。 他说 , 慢则稳 , 稳则快 , “小心谨慎、有条不紊才能成功 , 从不跳过步骤才会速度最快 。 ”
当然太空挖矿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太多 , 除了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因素外 , 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 。 太空挖矿是种索取 , 会不会破坏地球与其他星体间的平衡关系 , 带来其他后果 , 也未可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