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会导致什么 洪灾过后容易引发什么疾病呢( 二 )


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预防:加强个体防护, 下水作业时可穿长筒橡皮靴、戴手套;用防水绷带覆盖任何伤口和划痕;做好驻地环境卫生和消毒 。
2、血吸虫
血吸虫经皮肤感染后, 虫卵聚集到肠道、门静脉, 引起腹痛、
腹泻、腹胀、贫血、消瘦等症状 。
预防:
接触疫水前, 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穿戴防护用品, 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 以防止发病 。
(五)其他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又称红眼病)
病因:肠道病毒 潜伏数小时~5 天, 一般 1~2 天
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其他物品, 包括与患者共用毛巾、水盆
表现:烧灼、畏光、眼红、磨痛、眼皮红肿、分泌物多而粘, 传染性极强, 传播速度快
处理:初期冷敷, 闭目休息
预防:
勤洗手、不揉眼;严消毒、防播散;患者需隔离 7 天–10 天;眼部接触污水后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治疗要彻底 。
2、皮炎
刺激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到外界刺激因素后, 产生的局部皮疹, 可伴有瘙痒、疼痛等反应 。 表现为皮肤局部红斑、水疱、糜烂以及渗出等, 如合并细菌感染还可以出现流脓等反应 。 洪水期间常见的刺激性皮炎表现为浸渍性皮炎, 由于长时间浸泡和洪水刺激所致 。
预防:
尽可能穿防水鞋/靴/衣裤;如洪水接触皮肤, 尽可能缩短水中工作时间, 2-3 小时轮换;下水工作前可在脚部、小腿等处涂擦凡士林、皮避敌、防蚴笔等防护用品;起水后首先用净水冲洗干净, 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 可减缓皮肤刺激反应, 同时可使皮肤干燥;如皮肤出现红斑、瘙痒, 但未见破损, 可涂地奈德乳膏或艾洛松乳膏止痒消肿;如破溃用 3%硼酸湿敷, 干燥后外涂夫西地酸乳膏 。

洪灾会导致什么 洪灾过后容易引发什么疾病呢

文章插图

洪灾后会出现哪些常见传染病?
洪灾过后, 往往引发各种传染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
这些常见的疾病有:
伤寒、肝炎、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疟疾、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马、羊、猪的接触机会增多, 可能传播给人;
江中下游血吸虫流行区, 洪水时钉螺面积扩大, 接触阳性螺区疫水, 易发生血吸虫病急性感染 。
洪灾后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加强水源的管理, 确保水体质量和饮用水的卫生 。
我们通常提倡喝开水, 不喝自来水 。 自来水厂要严格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管理, 在洪水期间适当提高加氯量, 确保市民饮用水卫生 。 对于井水、山水等, 市民最好不要作为日常饮用水使用, 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 必须要用漂白粉或漂白精片消毒 。 漂白精片按每100斤水用1片计量, 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碎研细, 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 充分搅拌, 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 。 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会失效, 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
2、加强食品卫生监督, 严把食品卫生关 。
卫生、食品等监督部门要坚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 各饮食摊点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 严禁出售不卫生的食品 。 对于受潮、霉变、污染的食品和淹死、死因不明的禽畜类, 市民千万不要去吃;各类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去皮再吃;虾、蟹等水产品味道虽好, 但不要生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