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繁昌现象”:保安亭3D打印 8年集聚60多家企业“打天下”( 二 )


“今年上半年 , 新招引的盛赛再制造增材制造项目、超高速3D打印智能工厂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 成为全区增材制造业发展的又一支生力军 。 上半年 , 繁昌区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5.4亿元 , 同比增长13.5% 。 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3D打印产业集聚区 , 并跻身国内增材制造产业第一梯队 。 ”童朝健说 。
从“无中生有”
到产业集聚成势
繁昌 , 古称“春谷” , 所在的区域有皖南门户之称 。 从繁昌坐高铁两小时可到上海 , 一小时可到杭州 , 半小时可到南京 。 在产业结构方面 , 过去以矿石开采、砂石运输等传统产业为主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样的产业结构限制了繁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 如何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 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 成为摆在繁昌面前一道难题 。
当地政府发现 , 长三角地区对模具和零部件有着巨大需求 , 结合区位优势以及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 繁昌将目光聚焦在3D打印技术上 。
“无中生有” , 回顾3D打印产业在繁昌区发展的历程 , 童朝健用了这四个字总结 。
目标既定 , 发展3D打印产业 , 繁昌区走出了多步漂亮的先手棋 。
坚持高标准扶持 。 繁昌区成立增材制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 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繁昌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 坚持高位谋划、顶格推进 。 出台了《关于3D打印产业集聚基地发展若干政策规定》等一揽子扶持政策 , 围绕厂房和人才公寓租赁、设备购置、上市奖励、产学研合作等方面 , 建立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 。 每年设立5000万元3D打印产业专项资金 , 对携带科技成果落户的企业 , 给予人才、场地、研发等方面支持 。
招引高质量项目 。 繁昌区聚焦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 成立增材制造与激光产业招商链 , 引进强链、补链企业 , 推进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 。 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暨项目建设攻坚活动 , 聚焦产业链重点项目 , 健全完善常态化项目推进机制 , 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堵点”“痛点”问题 , 全力以赴实现一批项目早竣工、早达产、早见效 。
引进高层次人才 。 繁昌区制定《加强3D打印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专项政策 , 通过住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增材制造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 先后招引14个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 , 其中中北大学徐宏团队、中科大梁海弋团队等5个团队被评为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累计引进高级工程师以上人才9人、副教授以上人才12人 。 为加强与高校合作 , 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 为3D打印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成立专职对口的政府部门在3D打印行业里并不常见 。 而正是这一部门提供的管家式服务成为吸引3D打印产业相关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
“从我们的感受来看 , 繁昌的招商引资可以在全国排上号 , 其中增材办可以位列前三 。 企业有问题 , 增材办总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 。 ”安徽三绿实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徐翔告诉采访人员 。
三绿实业主营3D打印耗材、3D打印笔等产品 , 2018年年底公司在繁昌注册成立 , 是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首家买地建厂的企业 。
谈及增材办对企业的帮助 , 徐翔向采访人员讲述了一件令其印象最深的小事:“2019年 , 公司20条生产线即将落地 , 加上相关配套设备 , 急需65个基础操作工人 。 但是公司招聘员工面临了较大的困难 , 长时间招不到人 。 我们把困难反馈给增材办后 , 增材办第一时间行动 , 一方面联系人社局给我们提供协助 , 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带喇叭到社区吆喝等方式帮我们招工 。 那段时间 , 只要碰见我们 , 就问我们招工的情况 , 不厌其烦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