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中数控透露 , 旗下武汉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也已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装置、伺服驱动和电机性能等指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企业是创新主体 , 而高新技术企业更具核心竞争力 。 作为全国第5个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 , 湖北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给力” 。 比如 , 在上月召开的湖北省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会议上 , 省主要领导强调 , 要打造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 , 推动各类创新主体蓬勃发展 , 要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主体 , 见苗浇水、精心培育 , 努力扶持、壮大更多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头部企业 。
今年新晋高新技术企业的武汉六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由毕业于武汉大学的6位博士在2017年创建 , 其生产抗电磁干扰的各型无线光通信设备 , 在移动激光通信技术方面位居国内前茅 。 公司负责人梁赫西介绍 , 由于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 公司享受了政府项目申报的资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等 。
截至2020年底 ,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0400家 , 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 最新统计显示 , 今年全省共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606家 , 是2020年全年申报总量的1.36倍 。
国家级创新平台达492家
10月17日 , 江汉大学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先启牵头、武汉市属高校获批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它将和湖北多家实验室一起 , 为攻克产业共性和关键“卡脖子”技术 , 在基础研究上贡献力量 。
目前 , 7个湖北实验室今年的3.5亿元运行经费已全部落实 , 各实验室均成立学术委员会 , 开展核心团队招聘 , 启动重点科研攻关 。 他们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争创国家实验室 。 而原有的一些行业性省级创新平台 , 也要在争创国家级的过程中 , 实现研究水平的提升 。
对获批国家重大创新平台 , 湖北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配套支持 。 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欣说:“我们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 , 得到各类支持超过7000万元 , 在先进纺纱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
实验室产生的研究成果如何加速转化?位于随州曾都经济开发区的程力专汽公司新厂区 , 一条由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设计开发的智能化生产装配线正在运行 。 研究院去年6月依托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成立 , 是省科技厅批准的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 它是武汉理工大学多名教授与曾都区城投公司共同出资创建的新型科技研发企业 , 其中教授持股占比70% 。 机制一活天地宽 。 研究院院长谭罡风介绍 , 目前已形成30余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 与2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 转化科技成果9项 , 一批新项目也进展顺利 。
截至目前 , 我省新型研发机构总数已达到378家 , 主要涉及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汽车、生物以及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 , 地域上基本实现市州全覆盖 。 “十四五”期间 , 湖北还将大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 , 纯市场化运作 , 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 , 既激发着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 也更贴近市场 , 可以根据单个企业需求开展个性化研发 。
围绕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需求 , 我省正加快布局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临床医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 。 截至2020年底 , 全省建有3493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 其中国家级已达492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