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到底亏了多少钱?( 二 )


在商汤242亿元的亏损中 , 超过180亿为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账面亏损;另外 , 上述2021年上半年的人员薪资支出均包含派股(股权激励)产生的成本 , 其中 , 研发人员的股权激励支出4.64亿元 , 行政人员股权激励9.31亿元 , 这部分成本并不会产生实际的现金支出 。
若排除这些“账面亏损”计算经调整后的亏损 , 那商汤近三年半亏损为28.6亿元 , 亏损规模小于同为四小龙的旷视(后者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扣非净亏损为37.3亿元 , 进一步剔除股份支付费用也仍有31.8亿元) , 亏损规模比账面数据要小很多 , 考虑其营收规模 , 在行业里也远不算亏得狠的 。
调整亏损净额定义为期间亏损净额 , 经加回优先股及其它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利得)╱亏损与以股份为基础开支而调整 。
公司在2019年的营收增长为63.3% , 在2020年则骤降至了13.9% 。 考虑到疫情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 , 该数据的参考价值不大 。 从2021年上半年数据看 , 91.8%的同比数据表现不错 , 公司已在修复疫情对业务扩张的影响 , 可对全年数据做积极预期 。
商汤的现金流量表显示 , 公司近三年半经营现金流分别为人民币-7.5亿元、-28.7亿元、-12.2亿元和-8.0亿元 。 这表明商汤还在赔本 , 但规模不大 , 甚至还有收窄的趋势 。
近几年 , 商汤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56.5%飙升至2020年的72.1% , “基模型”带来的规模效应初现 , 待未来研发投入降低后 , 商汤经营现金流转负为正 , 也不是什么难事 。
自从2014年创立以来 , 商汤科技共完成12轮融资 , 总融资金额高达52亿美元 , 给商汤带来充足的现金储备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1年6月30日 , 商汤科技账上有89.3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另外还有79.4亿元的定期存款 。 若按照2020年经营所用现金12.2亿元计算 , 账上的钱足够商汤再用至少13年 。
既然商汤并不差钱 , 为什么偏偏要凑热闹呢?
窗口期即将过去
一家公司上市的原因无非那么几个:继续融资、扩大知名度、投资人的退出需求或踏准行业历史的进程 。
可商汤既不缺钱 , 也不缺知名度 。 至于投资人方面 , 商汤科技联创、总经理徐冰曾接受采访称 , 跟商汤谈投资“没有条件可谈” , 也没有跟任何一家投资方签订过对赌协议 。
这意味着 , 商汤在投资人面前至少还扛得住 , 其上市压力也只能来源于最后一个——上市的时机转瞬即逝 , 商汤不敢错过 。
一级市场热点转移
人工智能的投资热始于2015年 。 IT桔子数据显示 , 当年是计算机视觉行业融资高峰期 , 占9年内行业全部融资事件的20% 。
2013年~2021年计算机数据领域融资事件占比|来源:IT桔子
但人工智能不比互联网行业 。 烧钱换研发、回报周期长才是行业常态 。
如今 , 人工智能投资盛况不再 。 2021年已过去三个季度 , 融资事件却少得可怜 , 一级市场的投资热点开始向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转移 。 商汤现在上市也算未雨绸缪 , 解决公司后续的融资问题<4> 。
当然 , 亏损是AI行业的常态 。 不止CV四小龙 , 寒武纪、格灵深瞳、第四范式等公司也没实现盈利 , 但窗口期不等人 , 上市成了AI公司共同的选择 。
这是商汤的近忧 , 而其远患也步步紧逼 。
政策空间日益收窄
2019年10月 , 杭州市“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开启了公众对于人脸信息的保护意识 。 次年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又在一场研讨会上指出 , 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风险远大于便利 。
在现实事件的推动下 , 监管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人脸数据使用的监管也日益严格 。 今年以来 , 多个政策先后落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