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分不清白天黑夜,昼夜节律发展有6个阶段,这3个错误要避开( 二 )

  
6、宝宝出生后3-6个月 , 激素分泌出现变化  
在这个阶段 , 宝宝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逐渐形成一种模式 , 皮质醇昼夜之间水平的差异也可以测量------《神奇的飞跃周》  
当褪黑激素分泌逐渐形成模式以后 , 宝宝昼夜节律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完善 , 但是皮质醇激素的分泌依然会影响睡眠 , 比如拖到过困的时候 , 宝宝会过度兴奋 , 哭闹等 。   
当我们知道了昼夜节律发展这个规律以后 , 就会明白新生儿的睡眠并不能自控 , 而且 , 还得需要得到我们家长的正确引导 , 如果给与了错误的辅助方法 , 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睡眠黑白颠倒的情况 , 也就是说从第二个月开始依旧是白天使劲儿睡 , 晚上使劲儿不睡 。   
新生儿分不清白天黑夜,昼夜节律发展有6个阶段,这3个错误要避开  
文章图片  
那些我们大人认为是正确的 , 实则是破坏宝宝发展昼夜节律的做法  
新生儿宝宝阶段很容易出现的睡眠问题就是“黑白睡颠倒” ,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 , 那就是宝宝的昼夜节律发展被人为破坏了 , 看似是想让宝宝睡得好的方法 , 实则都是在给睡眠问题埋下了地雷 。   
1、在白天刻意制造昏暗的睡眠环境  
我们成年人认为要想睡得好 , 就得把房间里整得黑漆漆的 , 有光肯定睡不安稳啊 , 所以 , 为了让睡不安稳的宝宝睡踏实 , 就在大白天 , 把窗帘拉的严严实实的 。   
到了晚上 , 家里又是灯火通明 , 各种照明都打开 。   
前面说过 , 光线是昼夜节律发展的重要条件 , 大自然的白天在家里是黑夜 , 黑夜是白天 , 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 , 昼夜节律自然就反着发展了 。   
正确的做法是:白天保持房间自然光亮 , 黄昏时候开启小夜灯 , 入睡以后不开灯 。   
新生儿分不清白天黑夜,昼夜节律发展有6个阶段,这3个错误要避开  
文章图片  
2、刻意营造安静的环境  
除了光线 , 宝宝也会通过声音和周围人的活动来区分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 正常情况下 , 白天应该是声音比较多 , 晚上则是逐渐安静下来 。   
但实际情况是 , 白天该上班的人都上班了 , 家里只有很少的人 , 比较安静 , 晚上上班的人都回来了 , 比白天更加热闹 , 如果我们在白天再刻意制造安静 , 不敢说话、不敢走路、不敢开门等 , 那宝宝对昼夜活动的感知就混乱了 。   
正确的做法是:白天保持正常的声音环境 , 电视机、做饭、走路这些声音都正常发出 , 黄昏后减少声源 , 保持安静 。   
3、单纯追求睡眠单次时长 , 过度接觉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较短 , 只有40分钟左右 , 大部分宝宝可能睡一个周期就醒来了 , 如果是自然醒来的 , 那就说明宝宝睡好了 , 但是家长觉得睡得太短了 , 又强行给宝宝接觉 , 要么继续晃 , 要么继续奶睡 , 把原本活动的时间挤占了 , 累积下来 , 就会推迟宝宝晚上入睡的时间 。   
于是让宝宝陷入白天要不就是在睡觉 , 要不就是在被哄睡的路上 , 而晚上却格外精神不肯睡 。   
新生儿分不清白天黑夜,昼夜节律发展有6个阶段,这3个错误要避开】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宝宝自然醒来 , 不哭不闹 , 就不需要接觉 , 不要过度接觉哄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