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悟前狼假寐的乃是什么意思? 狼文言文中心归纳( 二 )


(四)一词多义
01. 于
①寒于水 (比)
②取之于蓝 (从)
02. 而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并且)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而且)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地)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表转折,但是)
⑤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⑦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⑧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03. 利
①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②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04. 之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
05. 假
①善假于物也(借助)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06. 疾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②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07. 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③以为妙绝(极了)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⑤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关系)
08. 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③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五)文言句式
0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0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03. 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0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定语后置)
05.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06. 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07. 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师说 〔唐〕韩愈
一、重点词语点译
古之学者【 】必有师 。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 】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 】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 】贵【 】无贱,无长【 】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 。 是故圣【 】益圣【 】,愚益愚 。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 孔子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