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咪感受不到甜味,却对苦味格外敏感?( 二 )


为了生存 , 企鹅放弃了感受食物的鲜美
如果感受不到甜味的猫猫和小鸟让你疼惜 , 那远居冰雪世界企鹅们的“心酸鹅生”则会更让你唏嘘 。
因为企鹅仅有两种味觉体验——咸和酸 。
以鱼为生的企鹅竟然没有鲜味受体?这从演化的角度上其实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 目前比较可信的解释为:企鹅丢失了一个向神经系统传导甜味、鲜味及苦味的重要零件 。

为什么猫咪感受不到甜味,却对苦味格外敏感?

文章图片
图4/7

海鱼鲜美 , 可惜企鹅食不知味|图虫创意
味觉的产生依赖于被唤醒的味觉细胞向大脑传递信号 , 但要唤醒细胞传递味觉信号并不容易 , 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需要细胞内瞬时涌入大量的钠离子 , 产生 “去极化”效果 。
这需要一类特殊的离子通道蛋白 , 它们就像车站的闸机 , 当检票开始时 , 能瞬间放入持有特定车票的旅客——钠离子 。

为什么猫咪感受不到甜味,却对苦味格外敏感?

文章图片
图5/7

在味觉信号传递过程中 , Trpm5离子通道蛋白放入钠离子|参考文献<5>
企鹅所丢掉的零件正是这样的一个离子通道蛋白 , 名叫Trpm5 , 甜味、鲜味及苦味信号的传输都需要它参与作用 。
可是这么重要、关乎三种味觉的零件 , 企鹅怎么舍得说丢就丢呢?
这可能与Trpm5蛋白是一种温度敏感型蛋白有关 。
在小鼠中的研究发现 , 低温会抑制Trpm5蛋白的活性 , 南极的冰天雪地实在不适合Trpm5蛋白发挥作用[6 ,7] 。
不过也有另一种推测 , 认为企鹅整条吞食鱼的进食方式使得味觉退化 , 仅保留避免摄入腐食的酸味感知 , 以及用于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咸味感知 。
同是水里的邻居 , 鱼和鲸鱼的味觉怎么差这么多?
与企鹅少得可怜的味觉相比 , 鱼类反向演化出了最最发达的味觉感受系统 。
一条长约25cm的黄鮰(Ameiurus natalis)有高达20万个味蕾 , 而一条长35~40cm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味蕾数甚至可以超过70万个(而有的海豚海狮和鲸鱼却几乎没有味蕾)[9 ,10] 。

为什么猫咪感受不到甜味,却对苦味格外敏感?

文章图片
图6/7

密恐预警:斑点叉尾鮰皮肤上的味蕾分布图 , 每个圆点表示100个味蕾 , 方格大小为1 cm×1 cm | 参考文献<10>
因此有这样的说法 , 鳗鲡鱼可以在极大的水域中感知到一滴来自家乡的水 , 大马哈鱼可以在一个标准奥林匹克游泳池里面感受到一只虾的存在 。
鱼类的大部分味蕾 , 都不在嘴里面 , 而是在脸上、身上、胡须上——鲇鱼满脸都是味蕾 , 鲤、鲟、鳕、鲻则全身体表到处都有味蕾 , 美斑点叉尾鮰嘴附近的4条胡须上 , 每平方毫米就有约25个味蕾 。

为什么猫咪感受不到甜味,却对苦味格外敏感?

文章图片
图7/7

既然鱼儿全身都有味觉 , 不如我们抹上孜然辣椒和盐粒……|图虫创意
而且不同的鱼类还有着口味上的偏好 , 鲟鱼对氨基酸的口味较为多样化;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偏爱蔗糖的味道;梭子鱼、梭鲈和白鲑讨厌含有柠檬酸的食物 , 但罗非鱼、欧洲鳗鱼和虹鳟鱼则愿意食用酸性食物;和大多数动物一样 , 绝大部分的鱼也很讨厌苦味<11> 。
这不禁让人思考 , 钓鱼佬如果按鱼的口味投其所好 , 是不是就不会“空军”呢?
彩蛋:
作者真的试过用甜玉米钓杂食性的鲫鱼和草食性的鳊鱼 , 十分钟钓一条 ,和父上一起 , 一小时钓了六七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