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80平学区房卖天价!都是稀缺心态惹的祸( 二 )

这个稀缺心态被有心人盯准之后 , 就出现了很多天使投资人培训班、投资人认证协会这样的组织 。 先是要求给一笔不低的入会费 , 投资额单独计算 , 再给你一个头衔让你高兴高兴 , 培训机构在后面乐呵呵地收钱 。 至于投出去的项目成不成 , 得看老天爷是否赏饭了 。 土豪们心甘情愿落入稀缺的圈套当中 , 承担着巨大的机会成本 。 稀缺心态一旦上瘾 , 就成为被别人利用的靶子 。

稀缺心态能演变成 魔幻的偏执 回头说说 , 着急买学区房的那批中产阶级 。 大部分人 , 打从心里面认为有学区房才是晋升成真正的中产阶级的一道坎 。 甚至 , 那是下一代是否留存在圈层的证明 。 所以 , 他们始终都奋不顾身地去追逐 。 学区房性价比这么低 , 还保持非买不可的极度“专注”的思维 。 在沉重的房贷和逐渐降低的生活质量的压力下 , 他们也丧失了找寻更美好的生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

我终于明白 , 偏执是一股魔幻的 , 不可攀折的力量 。 比方说在影视娱乐圈这个行业 , 不少明星也曾经走进这种不知不觉的偏执里面 。 在贾乃亮最火的那段时间 , 所见的他都是“市场流行什么 , 他就表演什么” 。 偏综艺感的人设 , 过渡迎合大众口味 。 在搞笑的路上一路狂奔 , 甚至搞起了模仿秀 , 也是因为观众们买帐 。 本 来一个天生条件相当优异的演员 , 开始心急了 。 上综艺 , 玩模仿 , 焦灼感写在脸上 , 在拼命夺人眼球的路上越走越远 。 一段婚姻变故 , 让他突然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 很多人以为他要凉了 。 最近 , 他重回大众视野 , 带着一些很刚的作品 , 有点惊艳 。 他开始尝试不一样的角色风格 , 摆脱讨好观众的历史 。 短视地迎合他人 , 这是大多数人容易陷入稀缺心态的过程 。 所幸 , 贾乃亮算是懂得迷途知返 , 开辟新的路径 。 然而并非大多数明星能意识到这一点 。 除了个人发展 , 一个企业的发展也很容易落入稀缺的圈套 。 为什么有一些企业上市之后反而发展得越差 , 在资金充足的时候反而发展得不好 。 根本的原因 , 都是不堪资本的压力 , 急于扩张 , 落得败走的下场 。 本质上还是把眼前的利益最大化当做最迫切的问题 。 着急就容易出错 。 要发展长远 , 关键还是 , 找个人少的角落冷静冷静 , 权衡清晰 , 找对方向 。

写在最后 最近硅谷投资人王川在一篇文章写到:

在硅谷生活久了的人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 , 房价总是一直涨 。

这是不少炒房客买房基本思路: 因为预计即将稀缺 , 所以抄底没商量 。 但是国内的楼价是人为造成的稀缺现象 , 目的就是为了唤起消费者的追逐 , 割韭菜 。 营销嘛 , 就是让你觉得:不买就亏大了! 错过一个亿的焦虑感扑面而来 。 然而 , 有点清醒头脑的都知道 , 经济发展才真正影响楼价 。 房住不炒的定调 , 经济下行的压力 , 自2018年9月以来的385次地产调控 , 都预示着暴涨的不可能 。 然而多少人 , 却因为开发商宣传引导的紧迫感 , 都没看清楚楼市分化过程中的投资逻辑 , 盲目就冲进去所谓“日光盘”、“排队盘”…… 所以说 ,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 除了容易秃头 , 容易变胖 , 容易冲动 。

说到底 , 都是稀缺心态惹的祸 , 短期缺什么 , 就追逐什么 , 焦虑油然而生 。 其实 , 我们还不如把还房贷、车贷的钱放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身上 。 拼红了眼冲刺并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 有时放慢脚步会让我们想得更理性 。 有一句话说得好: 慢慢来 , 比较快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

三四线房价的热风 , 为何还在吹?

一个城市的房价天花板应该是多少

再说一次 , 不要乱买“旅游房”!

2019年全国各省热点城市房价地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