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这款重机枪,被日军称为死亡镰刀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这款重机枪 , 被日军称为死亡镰刀//----
"multi_version":false
在抗日战争期间 , 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 重武器完全要依赖进口 , 绝大部分轻武器的性能也不尽人意 。 但却有一款武器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 这款武器就是被日军称为“死亡镰刀”的二四式重机枪(马克沁) 。
马克沁重机枪进入中国的时间很早 , 金陵制造局在1889年便仿制出马克沁重机枪 , 但并未进行量产 。 1934年我国从德国获得了马克沁重机枪的全套图纸 , 在此基础上改进生产工艺 , 定型为“二四式七九马克沁重机关枪” , 简称二四式重机枪 。
二四式重机枪 , 口径7.92mm , 有效射程2800m , 供弹方式采用帆布弹带 , 理论射速480~600发/分 , 此枪为我军在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大的一款重机枪 。
二四式重机枪 , 虽然性能优异 , 但由于生产工艺十分复杂 , 金陵兵工厂开足马力生产 , 依然无法满足前线部队的需要 。 1937年 , 由于工厂搬迁 , 二四式重机枪仅仅生产了626挺 。 1938年的产量也只有区区1060挺 。 1939年和1940年 , 产量才有所提高 , 达到1971和2468挺 , 直到抗战结束二四式重机枪一共生产了1万8900多挺 。
虽然二四式重机枪存在着诸如 , 故障率高、公差过大、使用寿命短这些缺点 。 但却弥补了我军火力上的严重不足 , 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