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发展会员应对网购冲击 哪些人愿为会员制付费?( 二 )
事实上 , 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会员制”的体验并不一致 , 甚至参差不齐 。
“手机上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商家的促销短信 。 比如什么‘热卖最后一天 , 打开APP获取同款会员尊享最低价’或者是一堆有消费门槛的促销券 , 不使用的话 , 系统还会不时提醒优惠券即将过期 。 这就给我造成了不好的体验 。 ”小黎告诉笔者 , 自己因为难以忍受商家推销信息的“轰炸” , 果断取消了好几家商店的会员身份 。
对此 , 河北姑娘李婧也有同感 。 “商家发信息说我今年消费额不足 , 让我尽快补足消费 , 否则就将注销会员资格 。 刚开始收到这样的信息会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 但次数多就觉得是一种打扰 , 就不愿意在购买商品后办理会员卡 , 哪怕店员会不断劝说有优惠 , 我也不会再买单了 。 ”李婧说 。
除了“信息轰炸”之外 , 令人眼花缭乱的会员卡类别 , 也是令不少消费者头大的问题 。 据了解 , 由于每个商家都自己设计并推出会员卡 ,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 , 消费者手里的各色会员卡也越攒越多、难以管理 。 对此 , 来自贵州的李萌女士坦言 , 各式各样的会员卡让自己在消费的时候显得“手忙脚乱” 。 “现在虽然会员卡都采用电子卡的形式 , 但消费时还需要在小程序的卡包里逐个寻找 , 有时候怕麻烦或赶时间就会不得不放弃使用会员卡 。 希望以后能够有一个小程序或软件可以收录所有会员卡 , 消费时只需要扫描 , 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 。 ”李萌建议 。
持续发展还需“规范+细致”
业内人士表示 , 随着“会员制”商业模式的发展 , 会员群体越来越庞大 , 办理会员卡带来的相关福利也变得越来越“鸡肋” , 一些商家也开始感受到了消费者态度的“变化” 。
作为一家开在校园内的美甲店 , 北京市海淀区汇贤美甲美睫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校学生 , 其店内显著位置张贴了办理会员可以打折的标识 。 即便如此 , 仍有不少消费者选择不办理店家推出的会员卡 。 “我们主要的消费人群是学生 , 他们流动性比较大 , 可能最近一段时间内觉得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裕 , 就会来做美甲 , 隔段时间比较忙就不来了 。 而办理了会员卡就必须在店里消费 , 如果不能来 , 其存在卡里的钱就浪费了 。 ”该店铺工作人员对笔者坦言 。
针对目前会员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万喆认为 , “会员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商家的提醒 。
据分析 ,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成为付费或预付费的“会员” , 看中的是可观的优惠及独特的服务 , 并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 。 “‘会员制’在给予消费者一定优惠的同时 , 也会给商家带来一些有效益的流量 。 过去 , 商场会按照消费额度划分金卡、银卡等各种类型的会员卡 , 但随着消费的升级 , 消费者享受的权利可能是在降级 。 一些令消费者无感甚至引起消费者反感的‘会员制’ ,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会员制’的边际效益已经变得很低了 。 因此 , 商家要想提升整体流量 , 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自我修正 。 ”万喆说 , 如今消费者更注重消费的个性化、异质化 , 包括商品和服务的独特性、稀缺性、个性表达等 。 因此 , “会员制”经济发展一方面要符合消费者“精打细算”的诉求 , 另一方面则应在规范化的基础上 , 对市场需求进行更加细致地划分 。 (苗露 王俊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