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自有的运行逻辑
既然是注意力的产物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PUSH新闻的逐利行为 , 让网民不胜其烦 。 此次专项整治 , 对PUSH弹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 确定了推送新闻的规范性 。 要求不得渲染炒作舆情热点 , 断章取义、篡改原意吸引眼球、误导网民 。 禁止PUSH弹窗推送娱乐八卦、明星绯闻、血腥暴力、低俗恶俗等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等 。
某种程度上 , PUSH新闻为用户过滤了一些无用的信息 , 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准确率 。 实践中 , PUSH新闻也建立了一套自有的运行逻辑 。 据报道 , 在2016年一项关于新闻推送的学术研究中 , 受访者表示“最理想的是能从推送中获得80%的信息 , 不用点击看全文 。 ”“用最短的时间 , 获取最有效的信息 , 这是我点开PUSH弹窗的主要动力 。 ”林娜认为 , PUSH新闻极其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 “20字以内的标题和50字以内的摘要 , 足以发挥新闻‘告知信息’的基本功能 。 ”
所以 , “字少 , 事大” , 短小精悍 , 是PUSH新闻显著的特点 。 可以观察到 , 大多数PUSH弹窗显示的是突发性消息和重大新闻 。 在运营者眼中 , 这类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 具有较强的传播力 , 更容易被公众讨论 , 点击量通常较高 。
此外 , 前文所述依靠算法系统推送PUSH弹窗 , 在业内并不罕见 。 某些新闻咨询类客户端 , “没有采编人员 , 不生产内容 , 运作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 。 他们的新闻来源于官方媒体、政府机构发布的通知和公告 , 以及某些自媒体的UGC内容 。 有学者提出 , 在算法推荐系统下 , 一则新闻的显现度与阅读量很大程度上由算法规则及其所反映的用户的兴趣决定 , 专业媒体的把关能力与议程设置能力不断被削弱 。
2016年 , 一则“上海姑娘到江西男友家过年 , 被一顿年夜饭吓跑”的新闻被各大咨询平台转载推送 , 迅速引爆网络 , 引发讨论 。 后来证实 , 这条新闻只是当事人通过论坛帖子吐槽 。 “算法推荐系统迎合用户的个人偏好 , 很容易在没有核准新闻来源和事实本身的情况下进行推送 , 对受众形成误导 。 如果不加强人工审核 , 可能会造成推送事故 , 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 ”陈方说 。
高质量的内容才是王道
众所周知 , 用户资源目前已经成为移动程序争夺的首要目标 。 为了吸引用户注意力 , 一些PUSH弹窗依赖算法 , 出现了标题党泛滥、题文不符等乱象 。 推送低俗化的内容 , 污染了媒介生态 , 让“假消息满天飞” 。 更有甚者 , 运用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 , 对受众造成误导 , 也影响了新闻的专业性 。
一个客户端每天输送的新闻数以千计 , 但PUSH新闻只有十几条 , 其传播力不言而喻 。 传统新闻资源的价值能够被激活 , 一条PUSH新闻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 因而 , 大多数客户端会将优质内容、重要消息使用PUSH弹窗推送 。 作为移动程序的主要流量入口 , PUSH新闻其实宁缺毋滥 , 高质量的PUSH新闻恰恰是用户最为需要的 。
何为高质量的PUSH新闻?深入分析便可明白 , PUSH新闻只是吸引用户阅读的一种推送方式 , 而真正让用户留存的是新闻本身的内容 , 包括一些公共事物知识和软新闻知识 。
透过新闻了解时事是国人重要的政治体验 。 PUSH新闻虽然可以提高用户转化率 , 但前提在于移动程序本身有优质的内容生态作为支撑 。 具体来说 , 除了即时消息和重大新闻 , 一些优质的原创内容、特色的专题策划、个性化的内容都可以成为PUSH新闻的来源 。 用活PUSH弹窗可以让内容资源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 , 满足用户小众化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