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烟囱到城运中心,中国智慧城市开始质变—对话华为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 二 )


所以我们在白云区做了以下实践: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机器学习 , 学完以后上线一个机制:收到需求后机器粗筛一遍 , 筛完之后机器提示85%的可能性应该是某业务部门处理 , 这个时候再由人工复核一下 , 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下机器判断是准确的 , 这样我们就能使人的处理效率提高很多 , 我记得他们以前光是接线员就十几号人 , 现在两个人就行了 。
还有的12345热线分拨、调度都做到了自动智能分配 , 有了IT系统承载 , 效率是不一样的 。
现在很多地方 , 都可以把12345的时效从受理到处置 , 做到三小时 , 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 。 为什么可以做到三小时呢!因为数据和流程在系统里自动跑 , 而不是人在跑 。
另外 , 有系统自动处理以后 ,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是留痕的 , 哪个环节处理时间是多少 , 精通行政事务流转的“老法师”去判断 , 就很清楚哪里需要改进 。
观察者网:您提到的政府里“老法师” , 对每个行政事务处理环节需要多少时间 , 能给出比如两个小时之类的标准 , 这很类似于企业软件领域所讲的行业知识或者专有知识 , 那么我们在实施智慧城市项目的时候 , 是不是也面临如何梳理这些专有知识的挑战?
岳坤:一方面我们确实要把政务运转中的很多专有知识 , 探索用系统体现出来 , 另一方面也需要业务流程的再造和打通 。
观察者网:华为智慧城市方案里特别强调咨询 , 实施和运营这三块是并驾齐驱的关系 。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华为面向政府业务的服务团队分工在调整 , 加强咨询和运营的力量?
岳坤:华为企业文化 , 第一句话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 也要求我们的伙伴以客户为中心 , 一网通办也好 , 一网统管也好 , 任何一个企业 , 要单独把一网通办或一网统管这个事全干了是有难度的 。 因为这是一个跨领域的复杂系统 , 我们的合作伙伴可能在城管 , 在环保等垂直领域做了很多年 , 做得也非常好 , 大家都是认可的 , 但是一个专注做a领域的合作伙伴 , 突然说我把bcd也都做了 , 其实对他是有很大难度的 , 依靠我们现有合作伙伴的架构很难完成 。
所以我们目前针对三个跨领域系统:一个是智慧城市 , 一个是智慧财政 , 还有一个是智慧机场 , 华为公司将会跟伙伴一起 , 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 到解决客户的问题作为闭环 , 共同探索去做好这些工作 。
我们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 到解决客户的问题 , 就会发现客户的需求要通过咨询来生成 , 很多客户不一定能够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 咨询就是不停的启发你 , 找出你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 , 你为什么有这个需求 , 这个过程其实很重要 。
咨询以后 , 根据客户需求确定架构 , 把功能模块组装起来 , 这个叫集成 , 集成之后再帮助客户做到会用 , 就是辅助运营 。
所以我们在咨询、集成、辅助运营三个领域 , 会去做一个尝试 。 咨询的时候 , 有咨询的伙伴 , 集成的时候有集成的伙伴 , 辅助运营有辅助运营的伙伴 , 都是领域内优秀的、客户很认可的伙伴 , 一起做好客户服务闭环 。
【从数据烟囱到城运中心,中国智慧城市开始质变—对话华为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华为公司做咨询-集成-辅助运营的核心 , 是为了更好的做好“被集成” , 我们客户的需求现有合作伙伴无法满足的时候 , 就需要华为来把伙伴们的能力串起来 , 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客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