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锣鼓巷“花式”推广垃圾分类 提出12条自律公约( 二 )
北青报采访人员走在街上发现 , 每家餐饮企业确实都在店铺的明显位置悬挂了具备自身特点的垃圾分类指示牌 。 比如 , 在一家果汁店内 , 收银台上方就挂了一块木质的“垃圾分类提示”牌子 , 上面标明香蕉皮、橙子皮为餐厨垃圾 , 茶汤纸碗、吸管、塑料碗、塑料袋、塑料杯等为其他垃圾 , 易拉罐为可回收垃圾 。
徐岩说 , 南锣鼓巷的这一做法在全国也是首创 。 南锣鼓巷166家商户中 , 餐饮企业有50余家 , 每个商户都要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量身打造 , 选择自家的主要产品 , 指导游客开展垃圾分类 。
每天不定时巡查 对未落实者将严惩
如何将垃圾分类工作在南锣鼓巷长久地开展下去?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可少 。 徐岩说 , 一方面 , 南锣鼓巷商会的值班领导每天会不定时走到街面上去巡查 。 垃圾分类指导员有没有上岗、态度好不好、指导得专不专业、街面上打扫得干不干净、店内的垃圾分类指示牌明显不明显等都要检查 。
另外 , 对于餐饮商户 , 一方面以公约的形式要求商户严格自律 , 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 对于没有严格分类的商户 , 街道相关执法部门也会对其进行严惩 。 “比如之前就有商户厨余垃圾没分好 , 里面还夹杂着塑料袋 , 就要被重重罚款 。 已经罚了好几家了 。 ”
文/本报采访人员 蒋若静 摄影/本报采访人员 魏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