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程序员节,程序员接过话筒:你瞧,膨胀到都敢接受采访了( 三 )


如果个人不努力 , 不管哪个行业到了35岁或者更大年龄都有可能被淘汰, 这个是不是程序员关系不大 。 现在人们觉得程序员普遍是年轻人 , 也有一个因素是本身IT产业自中国发展的年头就不长 , 一个年轻的行业里年轻人多无可厚非 。
我今天(10月22日)运气真不错 , 钓到两条鱼 , 一条只有巴掌大 , 一条大概将近一斤 , 这重量打破了我夜钓的纪录 。
就当是程序员节给自己的礼物了 , 周末和老婆一起炖着吃了 。
1024程序员节,程序员接过话筒:你瞧,膨胀到都敢接受采访了
文章图片

周明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院子里开辟了水果蔬菜种植区 。 受访者供图
相比格子衫、谢顶、996 , “技术咖”才是程序员最明显的特征
周明 男 32岁 硬件开发 从业5年 美国得克萨斯州
美国没有这个节日 , 我在中国当程序员时也不流行过这个节日 , 我们虽然知道 , 但并不当回事儿 。 不知道现在为什么会盛行起来 , 我感觉程序员很少需要这种“仪式感”的 , 顾不得这么多矫情事 。
我2014年从中科院计算机所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 , 就进入北京一家外企工作 , 做芯片设计 。
那家公司有点像业界的黄埔军校 , 能让刚毕业的新人快速成长 , 老人带新人 , 手把手、不留余地的倾囊相授 , 后来我自己成为稍资历的“老人”时 , 也那么去教接下来的新人 , 公司这方面氛围很好 , 用技术说话 , 真的为这个行业培养了不少人才 。
相比格子衫、谢顶、木讷、社交恐惧症、996这些标签 , 我觉得“技术咖”才是程序员最明显的特征 。
也是在2014年的时候 , 网络视频已经发达起来了 , 但我们这行里能去做技术答疑的大神还基本上没有 。 我当时业余时间也比较多 , 没事儿就录制一些技术解析视频 , 主要就是给业内人答疑解惑和讨论 。 效果还真的不错 , 在知乎上小有名气 , 收获不少粉丝 , 也经常会被当做专家受邀回答一些问题 。
论技术 , 不是说我能多牛 , 但也许我真的是程序员中表达能力比较好的那一个 。 更多的程序员是在低调默默做事 , 对技术有无限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 行业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东西 。
2017年我换了一家公司到了上海 , 后来有了想“出去看看”的想法 , 2018年到美国休斯敦大学又读了一个计算机的硕士 , 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继续做程序员 , 现在在苹果公司做芯片设计 , 更确切说是在对设计好的芯片进行测评 。
会留在美国其实主要就是有了这个不错的工作契机 , 能积攒经验 , 又有不错的薪水 。 如果回国 , 我能拿到的钱估计是现在的一半 。
而且更现实的一个问题是 , 国内行业的竞争要比美国激烈很多 , 我不见得能争过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 。 他们学习的欲望强 , 干劲儿足 , 而且吃苦耐劳 , 就像是当初的我一样 , 让即将步入中年的程序员感到非常有压力 。
我甚至有担心 , 如果过几年如果回国 , 会不会找不到工作 。 但好消息是 , 整个行业环境比我出国前好了不少 , 这是一件特让我高兴的事 。
所以留在美国工作 , 反而是更轻松的选择 。 我公司里面大龄员工干基层技术工作的非常多 , 我今年32岁 , 是组里面最年轻的 。 而且美国很缺这种人才 , 所以只要大家肯留下 , 公司都愿意用 。 美国的员工也更加稳定 , 人员跳槽没有国内那么频繁 。
苹果也是业界压力比较大的公司了 , 但我也只是偶尔加班 , 有大把的时间来生活 , 在这里我认识了我老婆 , 她也是中国人 , 我们周末会约一些华人社区的朋友打打乒乓球 , 去华人教会认识更多不一样的朋友 , 最近我又在院子里开始种菜了 , 豆角、辣椒、葱、蒜…… , 前两天又栽了两棵小果树 , 无花果和石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