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工作群那些事,下班了还要忙工作的事,你怎么看?( 二 )

可是 , “人在屋檐下 , 不得不低头 。 话是这么说 , 你敢吗?”“当晚不回消息 , 第二天就别想好好上班了 。 ”

也有网友吐槽:领导总是喜欢下班后才布置任务 。 还将“下班后回工作微信”作为衡量职业道德的标准 。

可即便如此 , 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硬着头皮回复处理 , 哪怕会占用大量休息时间 。 下班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 , 这是现在许多行业的“惯例” 。 在医生行业中 , 有“36h on call”的说法 , 意思是36小时都要待命;一些记者、自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 , 更是下班后也要紧盯时事热点;有老师抱怨 , 家长群里的消息半夜都不消停 , 常常要“家长会开到凌晨”……知道很多事不合理 , 又不得不去做 。 这是成人世界的无奈 , 也是社交时代最让人身心疲惫的地方 。

身在职场 , 每个人都是“戏精” 。 常常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 , 某个综艺里某位明星“太假、太做作” 。 殊不知 , 许多混迹职场的人 , 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戏骨”:内心波涛汹涌、小宇宙火山喷发 , 脸上依然挂着礼貌得体的笑容 。 职场的糟心事太多太多 , 显然 , 你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调整情绪上 。 有人调侃:每天叫醒你的不是梦想 , 是工作群的消息提示音 。 就算你再想“退群聊、卸微信、砸手机” , 也必须忍着气一条一条把消息看完 , 并逐一回复 。 再加上会让当代职场人“后背一凉”的一件事:“领导在工作群@你” 。 标红的“@”总会让人心脏漏跳半拍 , 同时迅速开始脑补:

“领导又要让我改PPT了?”“交上去的表格又出错了?”“该不会是要骂我吧……”无论是责问还是布置任务 , 都得虚心听着 。 即使已经在心里呐喊千万遍“我不干了” , 也必须迅速回复“抱歉 , 下次会注意”或者“好的 , 马上发给您” 。 很多领导爱在布置完任务后加一句“收到请回复” , 这本无可厚非 。 然而“收到请回复”却变得越来越程式化和敷衍 。

三十多人回复“收到” , 却只有两个人真的下载了文件 ,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 , 却并不是个例 。 很多人往往都没来得及看消息一眼 , 看到同事都发了“收到” , 就急匆匆地跟了个队形 。 在群里齐刷刷清一色的“收到”背后 , 有多少人真的认认真真看完了消息呢?微信似乎成了人的延伸 , 还伸得很长 , 将工作事务伸向了我们的空闲时间 。 只要手机还在 , 微信还在 , 我们就无处可逃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今年1月起 , 中国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在飞机上开设WiFi , 并允许使用手机 。 对广大上班族而言:又少了一个不回消息的借口 。 韩剧《就算微不足道也没关系》里 , 女主角刚刚踏入职场 , 原本满怀憧憬 , 迅速被现实“吓退” 。 “我喜欢除了工作之外的任何事情 , 即便如此还是要上班 。 ”

据统计 , 欧盟职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36.4小时 。 排在最末位的荷兰人 , 每周只需要花31.8个小时在工作上 。 这相当于一周工作五天 , 一天6小时 。 根据动态调查 , 中国职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44.73小时以上 , 有四成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小时 。 一边向往着北欧式的惬意生活 , 喊着“我再加班就是狗” , 转头就在地铁上打开了笔记本电脑 。 承认吧 , 这就是当下大多数职场人的现状 。

一边想辞职 , 一边连迟到都不敢 。 网上有一个段子:“PPT已经加班加点改了六版了领导还是不满意 , 想想算了我不干了!辞职信写到一半收到老婆推开门:‘明天下班回来带两桶奶粉’ 。 叹了一口气关掉文档 , 重新打开了PPT 。 ”这大概就是让职场人们不得不遵循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的理由 。

对多数职场人 , 尤其是中年人 , 一份工作就是生存的主要来源 , 就算满腹怨言 , 也要隐忍不发 。 就像网友所说:你可以选择不回微信 , 那这个行业也可以选择不接受你 。

“八小时工作 , 八小时外生活” , 大概只有电视剧里才有这样“讲道理”的情节 。 工作的边界早就不复存在 , 多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想回家看看父母 , 总是被临时增加的工作绊住手脚;想抽空和爱人一起看一场电影 , 工作群里却飘来几个“急件” , 只能无奈的耸耸肩 , 对爱人道一声抱歉;终于有一天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 , 陪他们去游乐场 , 却要在路上处理各种消息 , 连孩子玩了什么都不知道;背起了行囊准备“说走就走” , 也不得不带着电脑 , 生怕路上有什么“突发事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