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对此 , 李小萌也谈起了自己的经历 , 她说:我也谈不上创业 , 按照孙陶然讲得创业阶段 , 我现在就算是学前班 。 十年前的国庆 , 我在为全国电视观众做直播报道 , 然后五年前我递交了辞职报告 。 今年是新中国70周年庆典 , 我在做两件事 。 第一件是在等着甲方把合同签下来 , 第二件事是特别忐忑的准备要上昆仑堂体系型商学院 。 我对昆仑堂体系型商学院最大的感触就是特别正 , 来讲课的企业家首先讲的就是守正 , 然后才是创新 。 创业先要讲做人 , 而他们都是用自己走过来的路证明 , 守正是第一位的 。 我还在孙陶然身上发现一点 , 到了他这个层次的企业家 , 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下 , 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 我虽是一个尚在学前班的创业者 , 但是我觉得这是熏陶的过程 , 我希望可以被熏陶着毕业 。 \r\n在很多人涌入创业大潮的时候 , 张鸿选择继续坚守在新闻行业中 。 谈起原因 , 他说:离职后 , 我也有一些创业的机会 , 但最终选择继续做媒体人 。 一是仍有做新闻的想法 , 另一个是做了这么多年财经新闻 , 财新一直是我心存敬仰的一个媒体 。 我觉得创业者身上其实有很多符号 , 像陶然身上的符号感就特别强 , 大家会想到“北大”“联想”等等 。 接下来 , 他会有一个特别强烈的符号——“创业导师” , 无论在哪一个群体里 , 他都能成为那个群体的代言人 。 在整个媒体的大环境里 , 我们虽然不算是直接创业 , 但财新是2009年才开始的 , 算是十年创业 。 这十年间财新的人都是拼命地往前走 , 一直坚持做新闻 , 定位不因周边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这个特别难 。 但是我并不觉得这种压力有多可怕 , 甚至有时候会欣赏 , 也会享受这种压力 , 就像我猜很多创业者也是享受自己压力的 , 就像孙陶然 。 我觉得一个强者其实是不害怕压力的 , 享受它 , 然后再战胜它 , 他的自信就来自这种一次一次的压力 。 \r\n
\r\n
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这四点\r\n
发布会上 , 郎永淳一如既往的快言快语:我们可以通过孙陶然的经历来看创业者成功的路径 。 首先 , 他能够降低信任成本 , 能够迅速捕捉到社会发展过程中 , 人们所追逐的热点;接下来 , 他能够通过服务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 当具备了一定的服务能力;最后 , 在构建过程当中 , 又能够发现一系列商机 。 \r\n
作为主持人的郎永淳 , 还总结了主持人和创业者之间的诸多共性 。 他说:我总结了四个“心” , 首先有“虚荣心”才能有表现力 , 这和创业者的求胜心是一样的 。 其次是“好奇心” , 这是做新闻最重要的一个素质 , 创业也是一样 。 第三是“同理心” , 你需要不停地换位思考、站在不同的维度思考才能客观 。 第四是一颗“赤子心” , 你要真正地学好怎么去做人 。 这四种特质 , 无论是从播音员主持人的角度 , 还是创业者的角度来讲 , 都是必须要具备的 。 在陶然身上 , 这四个点都非常清晰 。 \r\n
在《创业者》这本书里面 , 应该有很多的故事来例证孙陶然 , 他为什么会创业?为什么会屡次创业、屡次成功?这背后有一个逻辑规律 , 我们不仅要有价值观 , 还要有方法论 , 更要有成功者总结的一系列逻辑规律去遵循 。 我希望能够在深入研习了《创业者》这本书之后再去开启真正的创业之路 。 \r\n
\r\n
创业是一个不断被颠覆的过程\r\n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 , 谈到当下的创业环境 , 几位嘉宾还给创业者和年轻人一些建议 。 邓蕾说道: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业者 ,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内心要非常强大 。 比如孙陶然能够不求回报的奉献和付出 , 是因为他强大到了能够照顾到任何人 。 正如郎永淳也提到 , 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需要背负很多家庭 , 所以创业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 。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具备这两点 , 或者体会还不够深 , 对于创业这件事还要再想想 。 \r\n
关于创业 , 郎永淳用麦哲伦的航海过程做一个类比 , 他这样解释:麦哲伦就是一个创业者 。 你要有愿景并且努力实现 , 不只是你自己 , 还需要号召一批人跟着你一起向往这个愿景 , 一起奋斗 。 你要坚持不懈地往这个方向走 , 同时需要助力 , 要有资源、有资本 , 还要管理好现金流 , 把一系列成本降到最低 , 带领团队披荆斩棘 。 即便是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 , 你也一定要有解决办法 , 并且坚定一定能够发现那个新大陆 , 那我相信你的创业就一定会成功 。 这种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领导能力 , 对于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