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半导体产业“逆风”中强筋健骨
新华社西安10月24日电(采访人员薛天)2019年 , 对国内不少半导体生产企业而言 , 是较为艰苦的一年 。 受外部多重因素影响 , 半导体特别是存储芯片产品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
然而“逆风”之中 ,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却在不断强筋健骨 , 持续布局半导体全产业链 , 努力打造中国的“西部硅谷” 。
“半导体是典型的周期性、波动型行业 。 行业低谷恰恰为我们储备能量、厚积薄发提供了条件 。 ”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钟洪江说 , “即将全面到来的5G时代 , 人工智能的更广泛应用都离不开半导体产品 , 布局半导体产业就是在为西安高新区布局未来 。 ”
事实上 , 作为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重镇 , 西安曾诞生过我国的第一台极小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第一块16位微处理器 ,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也曾代表着国内最先进的半导体科研水平 。
从2000年开始 , 西安高新区重拾当地科技优势 , 逐步发力半导体产业 。 通过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 , 先后引进了美光、英特尔等一批半导体产业巨头 , 并以此辐射带动 , 培育出相关产业生态 。
一期实际投资超过100亿美元 , 2014年5月正式投产 , 主攻高端存储芯片市场的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不仅是韩国三星集团最为成功的海外投资项目 , 更深刻影响了全球的半导体产业格局 。 而随着三星西安项目二期70亿美元投资追加完成 , 西安高新区半导体行业的聚集效应仍在继续加大 。
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 100多家相关配套企业相继落户 , 西安高新区的半导体产业链不断完善 , 大量相关产业资源向此地聚拢 。 其配套企业已涵盖化工、原材料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等多个方面 。
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被吸引而来的企业 。 厂区建设完成后 , 公司的单晶硅片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 计划年底将生产出测试样品 。 建成后将月产50万片的12英寸单晶硅片 。
“在此投资上百亿元建厂 , 看中的就是西安高新区齐全的半导体产业链 , 和打造‘西部硅谷’的信心 。 ”奕斯伟硅产业公司董事长杨新元说 。
而在英特尔移动通信技术(西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眼中 , 良好的营商氛围也是许多半导体企业愿意与西安高新区合作的重要原因 。 封装芯片的检测 , 大量硬件需要在短期内入境、出境 , 冗长的报关手续曾让这家公司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占据先机 。 “但现在 , 高新区协商西安海关 , 给予我们硬件产品‘秒过’的通关便利 , 业务量一下子就能增加好几倍 。 ”
目前 , 西安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已形成了以硅晶圆制造为核心 , 湿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等产品为主的发展格局 。 2018年 , 高新区半导体总收入448.55亿元 , 半导体企业超过200家 , 从业人数6.5万人 , 产业规模位列国家高新区第四 , 仅次于中关村、上海张江区和深圳高新区 。 未来规模可达数千亿元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 已在西安高新区初现雏形 。
钟洪江表示 , 西安高新区将继续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 , 尽可能打造出更为完备的全产业链 , 并努力构建泛半导体产业生态圈 , 助力西安成为全球重要的半导体产业基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