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破译不足一半
120年前 , 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中药“龙骨”中发现甲骨文 , 此后无数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和破译 , 直到今天 。 2016年 , 中国文字博物馆贴出了一则“重金悬赏” , 如果有人能释读出一个甲骨文字 , 就可以奖励10万元 。 昨日 ,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从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处获悉 , 首次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至今 , 仅有一人获得10万元最高奖金 。 目前 , 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征集已经开始 。
释读“通关”不容易
2016年11月 , 中国文字博物馆首次发布《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 , 宣布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 , 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 , 单字奖励5万元 。 2019年5月23日 , 中国文字博物馆再次发布奖励公告《征集评选第二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 , 重申了上述奖励措施 。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 , 此次征集成果截止时间为2019年10月31日 , 逾期将不予受理 。
想要获得这笔奖金并不容易 , 根据《奖励公告》的要求 , 参评者须撰写《甲骨文释读成果科学论证报告》 , 经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后 , 报送中国文字博物馆 。
随后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甲骨文释读成果评选专家委员会 , 对所征集的研究成果进行严格评审和科学鉴定后 , 提出建议奖励成果和作者名单 。 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公示 , 公示无异议的研究成果作者才能获得奖金 。
第二批成果征集活动已开始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 , 今年5月第二次征集活动进行至今 , 博物馆再次收到了几十篇论证报告 , 这些报告将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和科学鉴定 , 选出新的获奖者 。
一名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 , 首次评选中的审议专家云集了国内各地十多名知名学者 , 对递交的成果进行了严格的审议 , “有些释读报告可能因为记录这种文字的甲骨文数量有限 , 属于‘孤证’ , 虽然释读很精彩 , 但因为‘孤证不立’ , 没能获奖 。 能够获奖的都是经过专家们一致认可的成果 。 ”
2018年 , 中国文字博物馆公布了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获奖名单 , 当时就职于南开大学的蒋玉斌获得了一等奖 , 其获奖论文题为《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 。
文化透视
甲骨文释读处在瓶颈期 仍有上千字待破解
长期从事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的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目前已知的甲骨文单字各方统计并不相同 , 但整体而言 , 大约在4300字左右 , 这个数字也随着考古发掘和新材料的出现不断增加 。
与之相比 , 经过120年来几代研究学者不断考证 , 相对能够确定含义的单字只有1500个左右 。 “这几年来 , 不少年轻学者加入到甲骨文的释读工作之中 , 带来了很多成果 , 但相对而言 , 由于多数常用字已被成功释读 , 当前的甲骨文释读工作确实处在一个瓶颈期 , 新的释读成果也需要一个长期理解、接受的过程 , 因此确认含义单字的增长速度并不快 。 ”
“之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认字’的悬赏之后 , 确实激发了不少人研究甲骨文的热情 , 特别是一些年轻的研究者 , 据我所知 , 此前获奖的蒋玉斌、王子杨都是新生代的研究者 。 ”
朱彦民介绍 , 目前 , 甲骨文研究界仍在努力释读一些尚未确认含义的关键字 , “这些关键字的解读 , 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祖先的社会和文化 , 有时一块甲骨上就一两个字是‘拦路虎’ , 一旦破译了这些关键字 , 我们就能够了解整片甲骨中的内容 , 进而了解到我们此前不知道的历史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