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炮器工作原理 放炮有什么讲究( 二 )


初一“开门炮”、初五“接路头”
到了新年,燃放爆竹的日子和理由更多了 。
正月初一早上所燃放爆竹,叫“开门爆竹”,或“开门炮” 。早期是为了驱恶避邪,《荆楚岁时记》所记南朝人燃放爆竹表现的就是这种诉求 。后来则是为了“迎新”,表示“开门大吉”“开门有喜” 。但“开门炮”的燃放更有讲究,只放三响,不像今人噼里啪啦,乱放一通 。
正月初五放的爆竹叫“开市爆竹”,又叫“烧利市” 。正月初五是传说中的财神爷生日,在财神的生日开门做生意,喻意“新年发财” 。在这一天,古人都会早早起来“接财神” 。财神民间又叫“路头神”,所以接财神又叫“接路头” 。
民间信仰中的财神有多位,其中一位叫赵公明,人称“赵公元帅”,传说他双目失明,常骑着一只老虎为百姓送福送财 。因眼睛不好使,听着响声走,故古人才早早起来,燃放爆竹吸引财神,谁家爆竹最响财神先到谁家,所以家家争着燃放 。
古人还喜欢选择在初八开门,初八是新的一年里第一个“发日”,做生意的人当然最喜欢选择在这一天开市,把爆竹燃放得响声大大的,寓意“大发财” 。
过年燃放爆竹,古人特别讲究“一响到底”,中间不能熄火或哑声,否则不是好兆头,新的一年里会遇“厄运” 。因为这个讲究,古人对爆竹的质量很看重,不燃放“断头爆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