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二 )


如何理解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文章插图
《与诸子登岘山》是孟浩然的一首怀古诗,表达了作者怀古伤己之情 。
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 。晋人羊祜镇守荆襄,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政通人和,死后百姓于岘山建庙立碑纪念,“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作者登山见碑思人,吊古伤今,感叹自生 。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点明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到生老病死,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 。起笔看似偏题,实是下文抒情必不可少的铺垫 。
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照应题目,“胜迹”承古,“登临”启今,感伤之情蕴含字里行间 。
颈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寓情于景,登高远眺,景象萧条,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令人悲凉顿生 。
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一个失路之人的伤感之情再也抑制不住,潸然泪下 。
【如何理解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生活在盛唐,四百余年之后,历经沧桑羊公碑依然屹立岘山,令人敬仰 。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泯然众人,今昔对比,感慨横生 。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孟浩然始终抱有济世之志,但秉性孤高狷洁,不愿折腰曲从,故同为山水田园大家,张九龄可举荐王维,却无法举荐孟浩然 。求仕无门,应举落第,只能终身与山水为伴,令人唏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