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风筝在古代其实被称作纸鸢,或是鹞 。一直到晚唐,人们才开始将之叫做“风筝” 。当时人们别出心裁地在纸鸢上加上哨子或是竹笛,飞上天后被风一吹,能发出如筝如琴的声音,所以才得名“风筝” 。

文章插图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已2000多年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鸢”就指风筝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