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把地质做到太阳系天体上去( 二 )


五战五捷
成就中国探月传奇
心无界 , 境自远 。 果然如欧阳自远所预见的那样 , 随着空间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持续跃升 , 中国航天领域特别是月球探索日益活跃起来 。 1994年 , 欧阳自远等专家经过1年多努力 , 完成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 随后 , “中国月球探测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战略”获得国家“863”项目支持 。 2004年1月 , 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期绕月探测立项 , 并正式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 , 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
与美俄相比 , 中国是月球探测的后来者 , 必须自我加压 , 志存高远 。 对此 , 欧阳自远介绍说:“我要求 , 别国已经做过的基础性科学探测项目 , 我们不仅要做到 , 而且要做得更好;在此基础上 , 我们力求创新 , 每次实施月球探测任务都要开展几项创新性的重大探测项目 。 ”
对“嫦娥奔月”五战五捷的耀眼表现 , 欧阳自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 他称赞说 , 每颗探测器的表现都很出色:嫦娥一号马到成功 , 一举实现了绕月探测;嫦娥二号绘制出月球表面最好、最清晰的地形图与三维立体图;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与月球车登上了月球正面 , 长期开展对太阳的观测及对地球环境的监测;嫦娥四号登上了神秘的月球背面 , 对月球40亿年前的演化历史作出了创新性贡献;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取样荣归 , 将揭示月球距今30亿年以来的演化历史 。
“作为首席科学家 , 您对嫦娥工程哪一颗探测器印象最深?”欧阳自远的答案非常明确:“嫦娥一号 。 毕竟那是中国的第一颗绕月卫星 , 当时真是揪心呀!”他对成功那一刻的细节记忆犹新:“在指挥大厅 , 嫦娥一号被月球引力捕获的消息传来 , 全场顿时沸腾了 。 我担心误报 , 要求核查确认 。 得知准确无误后 , 全场再次沸腾了 。 我与栾恩杰、孙家栋热烈拥抱祝贺 , 喜极而泣 。 当时有采访人员来采访 , 我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 对着摄像镜头高喊‘绕起来了!绕起来了!’”
潜心科普
致力社会公益60载
欧阳自远在奋力攀登科学高峰的同时 , 满怀热情地投入大众科学普及事业 , 特别是向广大青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 , 传播科学思想 , 弘扬科学精神 。
在欧阳自远看来 , 科普是科学工作者一份天然责任 , 必须持之以恒做好 。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 欧阳自远就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为大众破解科学之谜 , 讲清楚一些所谓超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 , 帮助人们破除迷信 。 随着科研深入和科学工程推进 , 欧阳自远科普的主题、深度进一步拓展 , 频次也逐渐增多 , 他一度一连数年每年举行科普报告会达到50多场 , 平均几乎每周一场 。
“娓娓道来”“通俗易懂”是很多人对欧阳自远做科普的评语 , 这两个词语折射出他的科普态度和科普能力 。 欧阳自远认为 , 做科普必须充分尊重听众 , 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认真对待 , 耐心解答 。 同时 , 他还努力探索科学传播规律 , 就每一个科学主题 , 针对不同类型受众 , 采用不同的科普版本 。
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 , 做科普亦然 。 欧阳自远的科普处处体现求真务实的严谨作风 。 比如 , 对人类航天发展水平 , 他一方面客观地介绍已经取的突出成就 , 另一方面坦言 , 人类目前还飞不出太阳系 , 而银河系里有千亿个太阳系 , 宇宙中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 , 认识宇宙 , 人类前路漫漫 。 就中国航天发展现状 , 欧阳自远详解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近年来取得的骄人跨越 , 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自豪之情;同时他提示听众 , 我们与航天强国还有不小差距 , 要清醒地看到不足 , 继续努力拼搏 , 只争朝夕 , 争取早日迎头赶上 , 这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