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段子12?则,风光之下蛋凉凉!( 二 )

  
这个少年,便是曹操的老爹曹嵩 。  
黄初七年,文帝驾崩;曹叡于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 。此后追尊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吴氏为高皇后 。  
单从这一点看,这小子还是很有良心的 。  
《三国志·魏书三》: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  
   
明朝,是个太监井喷的时代 。鼎盛时期,紫禁城内达10万之众 。  
太监们结党营私,抱成一团,斗浙党,斗楚党,斗齐党,斗秦党,斗东林党…逮谁跟谁斗,真真应了坊间那句俚语:“没啥坠着能上天 。”  
必须承认,大明太监的确牛掰:  
成化之前,王振专权;成化年间,汪直专权;武宗当政,刘瑾专权;万岁熹宗上台,“九千九百岁”魏忠贤专权…  
“八党”、“八虎”、“五彪”、“十狗”…  
不过,逐个问度娘,居然善终者寡 。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是大明历史上第一个专权太监 。  
王振有些才华,略通诗书 。但几次科考,均名落孙山后,遂动了走捷径的念头 。  
于是乎,半瓶烧酒下肚,小刀一攥,心一横,牙一咬,眼一闭——不对,肯定没闭眼,不然会刀尖锋走偏——咔嚓,绝对比前文的竖刁痛快利索多了 。  
紧接着,一身轻松,入宫为宦,人生就此开挂,亦用自身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刀子 。  
   
清乾隆曾口谕过一条特别逗逼的规定,即:  
凡担任奏事太监者,必须为秦、赵、高三姓 。不是的,马上改 。  
三姓一连,“秦赵高”,即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的那位 。以此自警,以防着了奸佞的道儿 。  
乾隆三十九年,有个名叫高云从的奏事处太监,因嘴巴没把门的,泄露了官员任职档案 。乾隆二话没说,直接下旨一个字:  
斩 。  
乖乖,上下全没了 。  
   
清宫总管李莲英,官居正二品,堪称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也是第一个叫慈禧为“老佛爷”的人 。  
牛吧?但其此前因私贩硝磺,坐过牢;刑满释放后,以修鞋为生;后经同乡介绍,方入宫做了太监 。  
一日,慈禧听闻京城流行一种新发型,也想时尚一把,便让梳头太监给整一个 。  
整来整去,慈禧皆不满意:这啥玩意,跟鸟窝似的 。  
李莲英一听,麻溜出宫,一头扎进了前门八大胡同的勾栏院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群太监上青楼 。”  
不过,李莲英不是来玩来发感慨的,而是来学艺学梳头的 。  
学成归宫,上手一梳,慈禧大悦:“好手艺 。赏你个总管当当 。”  
从摆地摊到修鞋匠,从梳头到总管,李莲英升职记给职场人上了生动一课:  
艺多不压身,没事常去胡同里转转 。  
   
提及中关村,相信很多人都会爆一声“哇”,口气里满满的羡慕与向往 。  
因为,那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所在:电子科技的圣地,精英白领的天堂,高新技术的核心领域…  
而说起它的前身,估计同样会令许多人再“哇”一声:不会吧?  
旧时的太监没有子嗣,百年后自然也没人给送终 。想想闹不好会弃尸荒野,真是太凄凉太悲催了 。  
于是,大伙儿扎堆开了个碰头会,摊钱凑银子,组团买下一块地,当做了太监坟场 。  
因明清时太监又称“中官”,故名“中官屯” 。  
及至解放后,中科院于此选址,感觉“中官”二字怪怪的,遂改为“中关村” 。  
   
接下来,是个关于太监的笑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