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规划形成了10个量化的预期性指标 。 比如 , 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 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10% , R&D/GDP达3.5%左右 , 每万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90人年 。 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10%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 , 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新增数量达8万件等 。
而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的区域之一 , 北京的目标是到2025年 ,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 ,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 形成国际人才的高地 , 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
根据《“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 战略行动计划提出 , 加速国家实验室培育建设 , 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 , 加速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 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 , 围绕优势领域新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
在1月举行的发布会上 , 李萌介绍 , 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要走出新路子 , 关键是能力和生态的构建 。 一是以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牵引力;二是以展开重大基础前沿领域研发构建原创力;三是以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构建新动力;四是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构建吸引力;五是以全方位科技开放合作构建影响力 。
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张宓之博士看来 , “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的层次系统在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工作上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 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突出核心、向西迈进、市场为先” 。
他对采访人员表示 , 在空间布局上 , “十四五”期间将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竞争合作的重要标杆 , 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 由此可见 ,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大科技项目仍然会向这些地方倾斜 , 形成科技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来开展前沿的科学、技术探索 。
区域创新中心怎么做
除了北京、上海、粤港澳三大科创中心之外 , 其他多个科教资源丰富的省份也划定了科技创新未来5年发展路线图 。
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 , 到2025年 , 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加速推进 , 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 , 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 。 此外 , 规划还明确 “抓好十大重点 , 形成十大突破” 。
【多地公布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瞄准这些领域】例如 , 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 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方面 , 梳理形成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清单、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清单、国产替代清单、成果转化清单等四张清单 , 实施“尖峰、尖兵、领雁、领航”四大攻关计划 , 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 取得100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成果 。
江苏省日前公布“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 提出力争到2025年 , 科技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 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 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同期中等以上水平 。
江苏的规划对科技强省建设作出系统设计 ,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 把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 , 把实施科技创新重点行动作为关键抓手 , 把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作为重要路径 , 把加快推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强大动力 。
另外 , 江苏规划的工作目标 , 主要体现在“四个强”上 , 即自主创新能力强 , 引领支撑作用强 , 创新体系协同强 , 创新创业生态强 。 具体来说 , 包括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突破一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 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左右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