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除了有线连接方案 , 小派还推出自己60GHz模块实现本地无线串流体验 。
3 , Inside-Out定位追踪
说实话 , 每一家国内厂商宣布推出Inside-Out时我都十分关注 , 这其中一个重点是实际表现 , 毕竟此前还是有一些翻车产品 。
众所周知 , 国内Inside-Out几乎是从VR一体机开始的 , 而且整体水平和Quest 2仍有差距 , 当然之前我在另外文章中提到 , VR一体机的竞争已经上升到算法级别 , 可见算法之重要性 。 国内的PC VR几乎此前都在利用Steam VR或者微软WMR或者Nolo VR的方案 , 在自研Inside-Out上十分欠缺 。
文章图片
这次小派12K宣布将配备超过11颗传感器 , 4颗用于Inside-Out追踪 , 手柄和手势追踪 , 2颗Tobii眼球追踪 , 2颗眼周动作追踪 , 1颗唇部追踪 , 2颗身体追踪 。
此前小派采用成熟的SteamVR基本上不用自己在技术上的投入 , 而且效果良好 。 而这次Inside-Out是自研技术还是上游SDK目前尚不明确 , 但是它提到将会支持手势追踪 , 理论上将会加大自研SDK的力度 。 但是 , 定位追踪的实际表现才是我最关心的 。
但是 , 小派还留有一手 , 可以像Vive Cosmos那样通过更换外壳实现打通Steam VR追踪方案 。 所以 , 这又打消了我对小派Inside-Out追踪的期待 。
文章图片
4 , 市场定位
前不久我们报道了Varjo Aero , 这对Varjo来说是一款降级的产品 , 目的是为了迎合更多的用户群体 。 而小派12K , 对小派来说是一款高端的升级产品 , 也是旗舰级产品 , 目的是为了迎合有极致视觉需求的硬核和专业玩家 。
尽管两者在价格都在2000美元档位 , 但小派12K要等到1年后发货 , 届时VR市场又是什么状态还真不好说 。 参考Quest 2用一年占据了Steam VR的榜单 , 并挤掉大部分PC VR头显的份额来看 。 接下来国内VR一体机生态的活跃进度 , 以及玩家们对高端PC VR的需求尚不明朗 , 静观其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