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应从哪四个方面入手 作文指导( 二 )


通过发散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和“好奇”“梦想”“面子”“盼归”“修路”“借助”“方向”等话题联系起来,进行巧妙转化即可 。
【立意】①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
②只要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
③“踮起脚尖”要正确认清自我;
④“踮起脚尖”要有不怕艰苦的精神 。
2. 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的目的 。
例⑵:【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
【审题】“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
【立意】①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
②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③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
④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 。
练⑵:【文题】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审题】
【立意】


提示:【审题】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 。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 。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 。但一定要补充什么见证了什么,谁成为了谁的见证 。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 。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 。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
【立意】 ①日记见证我的心路历程 。
②历史,将见证“中国梦”的实现 。
③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 。
④家乡可喜的变化,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变的见证 。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 。我们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使立意不走偏 。
例⑶:【文题】 诗意地生活
【审题】“诗意地生活”的表意重心在“诗意”上,那么,“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