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门店迅速扩张至2万家 收购珍珠奶茶品牌备战IPO( 二 )


受此影响 , 最近一段时间 , 国内多家茶饮品牌开始了对新式茶饮店铺的新一轮畅想 。
奈雪又一次对Pro店进行升级 。 早在2020年10月20日 , 奈雪就与BranD杂志在深圳合作开设“奈雪书屋”快闪店 。 一年之后 , 2021年10月15日 , 以“书屋”为主题的奈雪清华南门Pro店正式营业 。 此外 , 奈雪还尝试过诸如“奈雪的礼物”“奈雪酒屋”“奈雪梦工厂”等门店丰富自己的业态 。
此外 , 茶颜悦色也在2020年试水新零售店型——“游园会” , 除去自家饮品 , 还包括茶叶茶具、零食、日用文具等产品 , 还与三顿半合作了“突兀联名店” 。 喜茶也在近期新增了“喜茶手造店” , 店内包括50多个SKU(库存量单位) , 绝大部分为手造店独占 , 另外还附带一个可供顾客休息的小花园 。
一时间 , 新式茶饮市场上充满了新鲜感 , 越来越多的品牌都不再甘心以单一的饮品店形象存在 。 但热闹的背后 , 掩饰不住一个尴尬的事实:茶饮品牌的成长空间取决于销量 , 但销量焦虑的本质 , 是流量焦虑 。 相对而言 , 食品安全等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今年以来 , 陆续有多个新式茶饮品牌被曝出存在食品安全漏洞 , 包括杯中飘着臭虫的蜜雪冰城 , 喝出蜘蛛的茶百道 , 甚至定位较高端的喜茶、奈雪等品牌都曾被监管部门罚款 。 可见 ,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在任何价格档位都有可能出现的顽疾 。
无论是喜茶、乐乐茶还是奈雪 , 这些品牌从出生开始就带着网红基因 , 这意味着品牌对流量的渴望也被刻在基因中 。 过去蜜雪冰城本身并不具备网红基因 , 但在雪王的主题曲“出圈”之后 , 其热度迅速攀升 。
为自己制造热点、提升产品的颜值 , 力求能成为“社交货币” , 包括蜜雪冰城在内的品牌想方设法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 因为失去流量 , 就意味着失去眼球、失去生意 。 第一梯队里 , 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三足鼎立 , 在它们身后是诸如茶百道、茶颜悦色等新秀 。 众玩家在流量的池塘里 , 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混战 。
“卷”进资本市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 2019年 , 全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2044.8亿元 , 到2021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2795亿元 。
从上新频率到供应链 , 再到流量争夺 , 茶饮品牌展开了全方位竞争 , 新式茶饮依然是一个值得期待品种 。 而眼下各家竞争的焦点 , 除了消费者的眼球 , 还有资本市场的青睐 。 抢跑上市的奈雪 ,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 上市以来股价跌幅达47.7% , 截至10月28日收盘 , 报收于10.36港元/股 。 不过 , 资本对于新式茶饮赛道的热情并没有消退 。
从融资频率上看 , 蜜雪冰城看起来并不缺钱 。 成立数年来 , 蜜雪冰城只在2021年年初进行了一轮20亿元的战略融资 , 就吸引了高瓴资本、美团龙珠的关注 , 并获得200亿元的估值 。
企查查显示 , 10月13日广东汇茶发生工商变更 , 注册资金由500万元增至617.28万元 , 新增股东为蜜雪冰城在2021年9月成立的投资平台——雪王投资 。
对此 , 蜜雪冰城表示 , 希望通过此次投资把蜜雪冰城的组织经验、运营经验、连锁技术赋能给连锁行业与茶饮行业 。
据悉 , 广东汇茶成立于2015年 , 专注做珍珠奶茶 , 能与蜜雪冰城主打的“冰淇淋与茶”形成差异化布局 。 该品牌的产品定价在8-15元 , 在业内属于中档 , 也有助于填补蜜雪冰城自身产品在这一价格区间上的缺位 。 更重要的是 , 可以借此逐步扭转大众对其产品“廉价低端”的固有印象 。
想要上市的新式茶饮公司不止蜜雪冰城一家 , 茶百道、茶颜悦色都传出过上市消息 。 此外 , 同行里也不仅仅只有蜜雪冰城一家在投资其他品牌 , 今年7月喜茶领投了Seesaw的A+轮过亿元融资 , 茶颜悦色也入股了长沙本地的鲜果茶品牌果呀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