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音乐科技如何触摸温度与浪漫?( 三 )


技术的领先自然离不开优秀的人才 , 早在“天琴”正式推出之前 , 就邀请了多位海内外知名研究者加入 , 与国内顶尖实验室的合作也在同步进行中 。
2020年 , “天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研发的时间戳技术在MIREX大赛中一举超过Spotify;同年 , 天琴实验室与西北工业大学顶尖实验室展开合作 , 在长音频的语音合成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 而作为研究音乐科技的领军团队 , 他们还通过AI智能和人工辅助合成独特的logo音乐 , 创造了独属于天琴的旋律 , 宣告科技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多么多浪漫 。
AI时代,音乐科技如何触摸温度与浪漫?
文章图片

QQ音乐业务线技术副总裁周文江(图左)为西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谢磊(图右)颁发聘任证书
换句话说 , 在音乐消费场景多元化带来体验升级的新命题中 , 平台不仅需要多向技术的支撑 , 更需要“温度”的指引与人才的推进 。 在AI科技赋能音娱平台的路上 , “天琴”已经出发 , 以“让音乐进入生活每一个场景” , 让用户切实享受音乐的美好与纯粹 。
还有多少想象空间?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在艺术产业中大展身手的讨论由来已久 。
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指出 , 所有艺术形式中 , 最容易受到大数据分析冲击的可能就是音乐 , 因为“音乐的输入和输出都适合用精确的数学来描述 , 输入时是声波的数学模式 , 输出时则是神经风暴的电化学反应模式……算法只要经过几百万次的音乐体验 , 就可能学会如何预测某种输入产生某种输出” 。
若真如赫拉利所言 , 只要数据分析进化到一定程度 , 它就能对需求识别、创作导向、市场预测等行业各个环节实施助力 , 科技赋能音乐的想象空间也将被逐步打开 。 而在行业的持续探索下 , 这一领域的美好图景已初现端倪 。
AI时代,音乐科技如何触摸温度与浪漫?
文章图片

AI作曲
科幻动漫《卡罗尔与星期二》中 , 作者构想了一个99%热门歌曲由AI创造的人类社会 , 在算法作曲技术和音乐元宇宙逐步推进的当下 , 这样的想象正成为现实 。 据悉 , 天琴实验室未来将发力AI自动作曲、专业级歌唱评价、神经网络编码器等音乐黑科技 。
对于普通人而言 , 音乐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 , 或许每个人都能通过音乐记录生活 , 也能通过歌曲被人记住;对于音乐人来说 ,AI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 激发创作灵感 , 提升创作效率 。 而多维度歌唱评价技术的逐渐成熟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伴随AI的进一步发展 , 它不仅能对一首歌曲演绎在音准、节奏、气息等层面进行综合考量 , 或许还能捕捉歌曲高层声乐特征 , 依据不同音乐人的歌唱偏好 , 实现专业级歌唱评价 。
随着音乐元宇宙走进现实 , 在不远的将来 , 也许每个人都将成为创作者、表演者、乐评人甚至唱片企划 。 届时 , 玩音乐不再只是少数人的天赋 , 每个人的音乐才华都将被激发出来 , 从数以亿计的用户中“发现下一个帕瓦罗蒂”也将成为可能 。
AI时代,音乐科技如何触摸温度与浪漫?
文章图片

AI演奏
回过头来看 , 当下音乐平台对听、唱、看一体化音娱平台的构建 , 恰恰是对音乐元宇宙技术基础的完善 。 在优化用户感官享受的过程中 , 音乐平台提供“沉浸感”体验的目标与音乐元宇宙的重要元素不谋而合 , 而音频超分辨率、唱跳识别、音色合成等技术也将为未来元宇宙中的“居民”们提供更真实、完整的音娱体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