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正式改名为Meta,要砸600亿做这件事( 二 )


上周媒体消息透露 , 更名后 , Facebook可能会成为母公司旗下的众多产品之一 , 而母公司负责管理Instagram、WhatsApp、Oculus等所有产品 。
也是在上周 , Facebook公布的三季度营收、广告收入、月活用户均逊于预期 , 同时强化了VR和AR业务的侧重 。 其表示 , 从今年四季报起更新 , 包含AR和VR业务的Facebook Reality Labs(FRL)将单独立项披露业绩表现和进行的投资活动 , 并在三季报中透露 , AR和VR将是其未来几年战略的一个关键部分 , 将在未来一年内花费约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9亿元)开发构建元宇宙所需的技术 , 而未来这一投资力度短期内还将持续 。
扎克伯格周四还提供了一个动画演示 , 说明该公司对元空间的雄心 。 动画中 , 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中以他们自己设定的虚拟人物形象互相交流 。
扎克伯格说 , 这其中的很多东西还很遥远 , 但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 他预测 , 元宇宙可能在未来5到10年内成为主流 。 “我们相信元空间将继承移动互联网 。 ”
美股周四Facebook盘中拉升 , 尾盘跳水 , 截至收盘 , 股价涨1.51% , 报316.92美元 , 最新市值为8986.16亿美元 。
由科幻走入现实头部VC加快布局元宇宙
首先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本是源自科幻小说和电影的概念 , 今年3月美国罗布乐思游戏公司上市引发现实中的“元宇宙”热潮 , 一些国内外科技巨头和资本跑步入场 。 罗布乐思游戏是一款受青少年欢迎的沙盒游戏 , 玩家可在其云平台上开发各种小游戏 。
“元宇宙”由“meta”(超越)和“universe”(宇宙)组成 , 即“超越宇宙的世界” 。 牛津词典将其定义为一个虚拟现实(VR)空间 , 用户可在其中与电脑生成的环境和其他人交流互动 。
约30年前 , 美国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的小说《雪崩》创造了“元宇宙”概念 , 指代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 。 小说主人公是一名披萨外卖员 , 现实中与人合租于狭小仓房 , 但当他将自己接入“元宇宙” , 便入住虚拟豪宅 。 在“元宇宙”中 , 人人都有自己的“数字化身” 。
电影《头号玩家》则直观地给观众展示了实现“元宇宙”的形式 。
罗布乐思游戏公司首席执行官巴舒基提出了“元宇宙”所需具备的8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接入、经济系统和文明 。 基于此标准 , “元宇宙”应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 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 , 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形式进入虚拟时空 , 并获得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体验 。 用户可在“元宇宙”中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 。
Facebook的扎克伯格把元宇宙比喻成一个你“置身其中”而不仅仅是“观看使用”的互联网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也可以说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 , 是可沉浸的互联网 , 甚至是终极互联网 。
业界普遍认为 ,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 业界对“元宇宙”尚未有公认定义 , 各公司塑造“元宇宙”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
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今年5月说 , 该公司正努力打造一个“企业版元宇宙” 。 美国英佩游戏公司也表示已筹集10亿美元资金用于开发“元宇宙”相关产品 。 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开发实时仿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 , 用于探索“元宇宙” 。 日本VR开发商Hashilus今年8月开放“元宇宙”浏览器“Mecha Bath” , 允许用户直接从网络浏览器进入一个有大量实时在线参与者的虚拟空间 。
在技术层面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R)、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是“元宇宙”发展的基础 。 其中AR、VR等交互技术和硬件设备是进入“元宇宙”的关键 。 目前 , 多家公司都推出了消费级VR头显设备 , 戴上它们玩沉浸式游戏、在线虚拟社交均已实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