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成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二 )


深圳共有GMP生产资质的药品企业64家 , 超10亿元的企业11家;共获批3个一类创新药物 , 位列全国第四 。 医疗器械方面 , 2020年深圳医疗器械领域实现产值525.67亿元 , 同比增长21.6% , 占我国医疗企业市场总规模约8% , 在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植介入等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创新成果方面 , 2020年深圳有效注册医疗器械产品共9527件 , 居全国第四;增量1666件 , 居全国第二 。 精准医疗方面 , 深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和国内基因测序应用龙头城市 , 贡献了全球约40%的基因测序数据 。 深圳国家基因库是我国唯一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基因库 , 也是全球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 。
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河套深港生物医药创新政策探索区、光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坝光国际生物谷精准医疗先锋区等五大特色园区 , 将形成深圳生物医药产业“一核多中心”格局 。
主动“牵手”:借力国家级平台
国家级审评审批机构分支和研发平台正在向深圳汇聚 。
去年12月23日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 , 在深圳市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式揭牌 。 深圳成为继上海之后 , 全国第二个拥有国家药监局分中心的地区 。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专家何渊源认为 , 大湾区分中心作为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中心的派出机构 , 直接承担新药和医疗器械审批工作的可能性较低 , 主要功能是为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国家级的技术指导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多种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体制和机制的有效衔接 , 靠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和创新团队 , 建立审评审批的便捷机制 , 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 , 降低创业创新成本 ,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
此前 ,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已于2020年上半年落户深圳 。 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牵头组建成立 , 并成立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实体运营 。
该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 , 将围绕与医疗健康密切相关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领域的高端医疗设备需求 , 着力提升我国高性能医疗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 , 为生物医疗战略新兴产业和医疗市场提供创新技术和设备 , 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 , 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
作者:□采访人员 印朋 深圳报道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