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起 , 王博就带领团队专注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 , 先后为新一代运载火箭、卫星、发动机和飞行器实现大幅减重千余公斤 。 长期服务于国家需求的王博深知 , 只有在工程一线学习锻炼 , 才能培养出堪当大任的创新苗子 。 2008年 , 在与航天一院一部共建“航天结构强度分析中心”以来 , 王博带领团队探索出了“双导师制”“驻所培养”以及“暑期短期课程”相结合的育人方式 。
“还记得当年王博老师常说 , 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是我们的幸运!”骆洪志是王博带的第一届研究生 , 得益于扎实的力学基础和一年多的驻所培养机会 , 骆洪志毕业后直接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录用 , 现已成长为高级工程师 。
正如王博所说 , “我们培养的学生 , 要有科技报国的人生志向 , 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 。 路漫漫其修远 , 大工力学人将始终怀揣科技报国理想 , 继续在追逐星辰大海的征途中谱写红色育人新篇章 。
【大连理工大学:用思政为工科赋能】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吴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