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讲的不一定对,而且他讲的对也没有用,因为不适合你 。
怎么办呢?读完了学完了回去之后要调整,调整到适合自己的情况,你才能去用,这叫作择善固执 。
读书学习的时候,不要这个要,那个不要,因为你没有什么选择的能力 。你没有接触过,怎么知道他讲的是对是错?
比如有的人听到中国式管理就摇头,认为中国式管理讲的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的人一辈子都进不来 。
听到《易经》就说是怪力乱神,那是你的事;听到《易经》就说是看风水的,那也是你的事 。
一个人只要有成见,就等于把自己的门通通关死了 。
佛家一直要我们不执着,意思就是读读看,听听看,也没害处 。你听几分算几分,能够做多少算多少,这才是正确 。
但是,当你要做的时候,要把所读所学的东西跟当时的环境做一个配合 。
将所读所学的道理,配合你的能力,配合你的时间,配合你的分,配合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做出合理的因应 。这才叫智慧 。
我们读书做学问的目的是要来用的,而能真正用在自己身上的学问,才有用 。
3
学会远离那些阻碍你知“道”的书籍
《道德经》里面有两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经常不明白 。
这两句话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老子告诉我们:我很赞成你为学,但是你要记住,为学的目的是要为道,就是我们常讲的,要知“道” 。
知识和知“道”是不一样的,但是人们经常会混为一谈 。
有人说自己有很多知识,所以他知“道”了,其实不见得 。
反而是知识越丰富,离道越远,知识越多,越成了累赘,不知如何展开行动,以至于固步自封 。
因为很可能一个人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品德就越糟糕 。
比如食品安全问题,都是那些具备专业知识人做出来的 。一般人不会做出什么危害食品安全的东西,因为他不会,他没有这个知识 。
国家都有检验,一般人出错国家马上就检验出来了 。只有那些专业人士,他会躲闪,会弄到国家检验不出来 。
所以,知识被良心不好的人来使用,危害是非常大的 。
我们如果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想,为学日益的时候,马上会感觉到为道是日损的,道立得不好,宁可没有学问,这样还害不了人 。
所以,读书一定要知“道” 。至于知识,最好慎选那些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对我们有用的 。
对于那些不但没有用,而且会阻碍你知“道”的知识,就要摒弃、远离了 。
这样我们就知道,读书求学只有一个目的,叫做“实” 。
“为学日益”,本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智能而学习 。但是智能增加了,接下来就有了后遗症,就有事了 。因为随着智能的增加,人的欲望和心机也增加了 。
所以,接下来“为道日损”,就是告诉我们为道的时候,要把自己后天学的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赶快丢掉,减少自己的忧愁和烦恼 。
这才叫爱护自己,才叫修道 。
慢慢丢掉那些自认为多多益善的外界的东西,才会越来越明白天机 。嗜欲深者天机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人一旦被私欲蒙蔽,所见天机就少了;一旦知识丰富了,创造力就闭塞了 。
- 设计标高是什么 高标的意思是什么
- 古代三寸是几厘米 两寸是多宽多高
- 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风水与天人合一的关系
- 小高层要不要装防盗窗户 为什么小高层不允许装防盗窗
- 海贼王悬赏排名图片 悬赏金最高的10位海贼是谁
- 高顿ACCA报考 ACCA课程
- γ-谷氨酰转移酶偏高的原因 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 2022颜值好看的手机排行榜 2020颜值最高的手机排行榜
- 高仪的马桶是哪里生产的 高仪壁挂马桶好吗
- 高端蓝牙音箱测评 蓝牙迷你小音箱怎么使用教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