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轩的意思及由来 不以为忤的意思是什么( 二 )


再说“楚囚” 。 王导与王敦一样 , 都熟读《左传》 。 他随口说出的“楚囚” , 典出《左传·成公九年》 。 不少学者一见“楚囚”二字 , 就联想到“饮泣”“悲泣无计”“处境窘迫”等等 , 可是 , 如果返回《左传》的具体语境 , 根本没有这些意思 。 所谓“楚囚” , 专指楚国伶人钟仪 , 他尽管被囚禁在晋国 , 但是 , 并无“饮泣”之类的细节 , 与晋侯交谈 , 从容自如 , 也得到晋侯的敬重;范文子盛赞钟仪“不背本 , 不忘旧” , 劝说晋侯送他返回楚国 , 结果是“公从之 , 重为之礼 , 使归求成(求晋楚之和好)” 。 钟仪的处境终究还是很不错的 。
王导引用“楚囚”典故 , 其焦点在于:钟仪作为楚国的“伶人” , 在晋侯面前“操南音” , 回顾楚君做太子时的事情 , 于是得到身为北方人的晋侯的同情和礼遇 。 王导眼中的“楚囚” , 依据原典的语境 , 无非是说 , 作为南方人 , 钟仪念念不忘昔日往事 , 仅此而已 。 王导的所谓“作楚囚相对” , 是指你们这些北方人与身为南方人的“楚囚”相比刚好“成对”:南人钟仪却在北方思念南方 , 北人如诸公却在南方思念北方 , 可以互相“对举” , 这才是“作楚囚相对”的意思 。
其实 , 《左传·成公九年》里的“楚囚”并无“悲哭”之态 , 可是 , 有的学者将《世说新语》里的语句解释为“怎能像囚徒似的相对垂泪一筹莫展呢”(张万起等《世说新语译注》 , 中华书局 , 2009年 , 第76页) , 或者是“何至于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朱碧莲《世说新语详解》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3年 , 第55页) , 或者是“哪里至于像楚国囚徒般相对饮泣”(毛德富等译注《世说新语》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17年 , 第46页) , 或者是“哪至于像囚徒一样相对垂泪、一筹莫展”(董志翘等《世说新语笺注》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9年 , 第99页) 。 均有“望文生义”之嫌 , 属于“过度解读”而失却焦点 。
还请注意 , “楚囚”在原典里是“单数” , 只有一个 , 不是若干个“楚囚” , 如果将“楚囚相对”解释为“像囚徒一样相对垂泪、一筹莫展” , 完全是脱离了原意 , 是承上文“皆相视流泪”而想当然的结果 , 不符合王导的意思 。 王导的意思仅仅是 , 你们不必像钟仪那样“活在昔日” , 应当“活在当下” , 放眼未来 , 以回归“神州一统”为己任 。
王导针对的是周顗所说的那番话 , 不是针对众人“相视流泪”的表情 。 其言外之意是 , 大家现在都在南方了 , 那就在南方先干出一番事业来 , 一步一步发展 , 才会有返回北方的一天 。 若是终日摆脱不了自己的“北方情结” , 就好像钟仪摆脱不了他的“南方情结”一样 , 既于己无益 , 又于事无补 , 何必呢!
其实 , 当时聚集在新亭的人 , 都是南下的权贵 , 正在自由自在地“饮宴” , 王导怎么会将他们比拟为“楚囚”呢?可以说 , 王导绝无此意 。 “楚囚”云云 , 仅仅是钟仪其人的代称 , 不是泛指 。 若将“作楚囚相对”的内涵弄清楚 , 就不至于产生误解了 。
王导说话是很讲究艺术的 , 他的话含蓄委婉 , 富有学养 , 也不失机趣 。 置身新亭的人 , 都熟悉《左传》的故事 , 听得此言 , 当会不以为忤 , 而有所自励 。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不以为忤的意思是什么和子轩的意思及由来的全部内容 , 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 ,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