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最早苔藓动物复原图
“在5.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苔藓动物门的源头 , 这件事再次完美地支持了‘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的正确性 , 或者说它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假说具有可靠的科学预言性 。 ”舒德干说 。 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是西北大学早期生命团队2008和2009年提出的 , 大胆预言了地球上动物界的所有门类起源成型的具体时间、过程和规律 。
比芝麻还小的化石 , 发现真不易!
舒德干说:“多个动物门类的源头探索 , 其中比较容易发现的门类 , 过去都陆续被发现了 , 剩下的都是一些很难啃的‘硬骨头’ 。 苔藓动物门在海洋中是一个重要门类 , 很难被发现 , 因为它们只有毫米级大小 。 ”
2015年 , 张志飞带领学生张志亮、陈飞扬等赴湖北宜昌、四川南江、陕西镇巴等地 , 采集了大量生物碎屑灰岩 。 回到西北大学后 , 张志亮开始了漫长的酸蚀实验:岩样破碎、醋酸溶解、分门别类……长达三年多的时间 , 他处理了约三万二千枚化石 。
文章图片
图/陕南镇巴小洋坝剖面
在此过程中 , 有一枚比芝麻还小一倍的奇特化石 , 让他印象深刻 。 “我至今都记得初次把它放到显微镜下的瞬间 , ‘美妙惊奇 , 叹为观止’所有美好的词汇都不及眼下小小的世界 。 ”张志亮回忆道 。
“总觉得这枚化石形态结构奇特 , 但它到底是什么?”疑问始终困扰着张志亮 。 2017年赴瑞典交流学习期间 , 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为它拍了许多照片 。 访问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期间 , 馆长Christian B. Skovsted认为这枚化石可能意义非凡 , 但只有一枚标本 , 开展研究的阻力较大 , 让他再继续寻找 。
文章图片
图/张志亮与导师张志飞在陕南小洋坝剖面采样
也许念念不忘 , 也许是天意使然 , 苔藓动物与张志亮要在5亿多年的时光流转中相遇相识 。 2017年 , Glenn A. Brock访问课题组 , 张志亮习惯性地拿出了这枚化石照片 。 Glenn看后 , 惊呼 “天哪!1993年我曾在澳大利亚见过类似的标本!”这一刻 , 张志亮的眼睛亮了 。 “5亿多年前 , 澳大利亚板块与中国华南板块临近 , 相似的化石在两个板块上的同时出现 , 证明我们曾经的偶然发现并非巧合!”
文章图片
图/与Glenn A. Brock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地区野外考察
赴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工作期间 , 张志亮见到了1993年的模式标本 。 当打开显微镜 , 看到形态、结构、模块构建一致的它们 , 让他更加坚信 , 在世界的某块岩石中一定还存在着它们的“兄弟姐妹” 。 基于地质知识的积累 , 他初步判断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模式标本产地附近应该会有相似的化石 。
文章图片
图/澳大利亚野外采集寒武纪化石
经过漫长的采样、补样 , 张志亮终于找到了另外4枚形态结构相似的化石 。 跟张志飞老师和合作的专家讨论后 , 初步确认标本实为苔藓动物化石 , 印证了他们前期的猜想 。 这让张志亮激动不已 , “与其说是我发现了它 , 不如说是化石发现了我” 。
6年的执着 , 换来14天通过Nature初审
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一起被称为触手冠动物 , 共同具有马蹄形的触手冠取食结构 。 苔藓虫室多呈管状或囊状 , 个体连片群居 , 呈现树枝状 , 外形很像苔藓植物 。 苔藓虫消化道呈现U型 , 肛门位于触手冠之外 , 故名外肛动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