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生到海生” 潜水成90后度假解压新方式( 二 )

  2016年筹备“酷潜”的时候 , 张乔首先到上海进行考察 。 他发现 , 当时上海的潜水店发展得已经比较成熟了 , 而且沿海城市的运营成本也比内陆高很多 , 成都却是西南地区潜水员比较集中的城市 。 半年后 , 公司拿到潜水店运营执照并注册成立 。

  张乔希望“酷潜”能够用中低端的价格 , 让人们体验潜水这不一样的旅游方式:如果选择在“酷潜”成都基地学习 , 平静水域合作场地为极地海洋世界的仿生海底世界 ,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和沙虎鲨、礁鲨、杰克鱼等深海鱼类共处;如果选择国外海岛学习 , 泰国涛岛和普吉基地、马来西亚仙本那基地、菲律宾薄荷基地 , 都会有不同海域的体验 。

  针对国外合作教学 , 张乔介绍说 , 他们采用酷潜公司持股进入当地潜水店或合作进行中文教学的模式 , 如今 , 分布在国外的全职教练有56人 。 据他们统计 , 2019年国庆节前夕 , “酷潜”已经签发了8000多张潜水员证书 , 根据以往数据 , 他们平均一年能够培养1万名潜水员 。

  国内潜水店越来越多 ,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 “如今在国内报名 , 去国外考取初级水肺潜水员证书 , 含住宿和学费也仅2000多元 , 加上配套的水下摄影业务兴起 , 一张在海洋里的照片能够‘称霸’朋友圈 , 传播广了 , 就有更多的年轻人想来体验这项很酷的运动了” 。

  不过他坦言 , 潜水并非适合推荐给每一个人 , “如果内心比较恐惧水 , 建议还是要先学会游泳再去体验潜水;如果患有哮喘、心脏病等疾病 , 也不提倡学习潜水 , 如果在水下患病 , 水下救援远远不及陆地方便 。 ”

  潜水不应止于潜水

  王玥至今还记得看到沙丁鱼风暴时的震撼 , 也记得第一次在深蓝海洋里见到漂浮的白色垃圾袋时的震惊 。 “在菲律宾 , 当地居民对于自己身边海域的保护已经很严格了 , 如果看到女生脸上有涂抹防晒霜的痕迹 , 他们会让你洗掉防晒霜才可以下水 , 因为一滴防晒霜就可以杀死一片珊瑚” 。

  那是王玥第一次对于海洋保育有了直观的感受 , 虽然学习潜水的两天她因为没有涂抹防晒霜导致迅速晒黑、蜕皮 , 但她并不后悔 , “我保护了一大片珊瑚 。 ”

  潜水员学习课程里对于海洋保育观念的强调 , 让年轻人切身体会到了海洋污染的严重与危害 , 也让更多年轻人在欣赏大自然隐藏在海底的美的同时 , 意识到并加入到保护海洋生态的行动中 。

  从2015年3月成为一名潜水员 , 到2017年6月在国内成立第一家潜水员海洋保育机构 , 辽宁姑娘王淼创立“无境深蓝” , 组织超过2000多名潜水员到海底捡垃圾、保护海洋濒危物种 , 在2018年她30岁时获得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生青年奖” 。

  从本科到研究生 , 王淼一直学习国际发展相关专业 , 从小喜欢小动物的她一直想从事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工作 , 还在可可西里当过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 。 直到成为一名潜水员 , 她觉得 , “当潜水和动物保护结合 , 那我可以去做海洋和海洋生物保护” 。

  创立之初 , 王淼便对机构有清晰的规划和定位:“做潜水产业赋能 , 把更多潜水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潜水员 , 转化成为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海洋保护和海洋公众教育的从业人员 。 ”

  在王淼看来 , 做保护领域的工作 , 都是了解了才会去关注 , 关注了才有可能带来改变 。 她从最简单的“深蓝放映会”做起 , 只要找到场地 , 就会一边播放海洋类纪录片 , 一边邀请潜水员分享潜水时的所见所感 。 “这样的放映会越做越多 , 甚至有潜水员和潜水店主动找来加入活动” 。 2017年“深蓝放映会”在全国累计做了上百场活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