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立辉:用“一张叶一条虫”实现致富梦
闭立辉:用“一张叶一条虫”实现致富梦
----闭立辉:用“一张叶一条虫”实现致富梦//---- //
闭立辉在研究蚕茧的质量情况 受访者供图
特有范儿
见到闭立辉的时候 , 他正捧着一本《中国南亚热带蚕丝学》阅读 , 这是他的前辈带领团队近年撰写的一本关于中国南亚热带蚕桑研究、生产与茧丝加工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书籍 。
“平时忙完工作之后 , 就会抽时间读书或者研究一下自己的专业 , 人总是要充电要学习的 。 ”闭立辉说 。
作为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 , 闭立辉主要从事亚热带家蚕新品种遗传育种、养蚕新技术研究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 , 和团队共同主持育成了“桂蚕1号”“桂蚕2号”“桂蚕N2”等11对家蚕新品种 , 并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审定 。
2014年 , 作为自治区科技特派员 , 闭立辉被派往百色那坡县服务当地的桑蚕产业 , 这一干就是5年 , 用“一张叶一条虫”实现当地农民致富梦 。
推广共育新模式 群众养蚕稳产高产
那坡县土地石漠化较为明显、山多地少 。 桑蚕产业被誉为“短、平、快”的脱贫致富项目 , 是当地群众脱贫的首选产业之一 。
刚到那坡县的时候 , 闭立辉就与当地一起大力推广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生产模式 。 “这种模式就是小蚕在集中饲养 , 到大蚕阶段再将蚕发给蚕农自己饲养 , 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提高养蚕的成功率 , 促进稳定高产 。 ”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 。 然而 , 万事开头难 。
当时的那坡县 , 小蚕共育点的饲养规模较少 , 效率不高 , 再加上是新蚕区的缘故 , 当地蚕农的技术与操作都不太规范 , 推广小蚕共育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
为了提高小蚕共育效率 , 他不断地和蚕农讲解这种新型养殖模式 , 对蚕农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为了推广这一共育模式 , 他多筹集资金购买了1000多个小蚕共育专用塑料蚕框用于示范推广 , 这种蚕框消毒、操作都比较方便 。
在那坡县德隆乡的那造村、德标村 , 百合乡的清华村、那乐村 , 百南乡百南村等小蚕共育点 , 闭立辉开始了专用塑料蚕框省力高效叠框式小蚕共育饲养示范 。
经过几年的示范 , 现在共育点的规模、饲养技术和小蚕质量均得到提高 , 同时也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了优质的小蚕 , 确保了新发展农户的养蚕产茧稳产高产 。
普及防控技术 助边境村民脱贫奔小康
群众养蚕的成功率提高了 , 然而 , 蚕茧产量的高低常受各种自然灾害、流行性或暴发性蚕病等影响 , 轻者减产 , 重者颗粒无收 。
2015年初 , 那坡县一些蚕农养的蚕不明原因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 , 蚕农们着急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 那坡县科技局、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闭立辉 。
闭立辉立即赶到蚕区 , 经过调研发现 , 这些蚕感染的是一种常见的流行性蚕病 , 叫做血液型脓病 。 “如果不好好控制 , 会造成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大幅下降 , 造成减产失收 。 ”闭立辉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