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站上科技行业新风口 巨头纷纷入局抢占数据制高点( 二 )


“智能手表能延展出传统手表、智能手机无法提供的功能 , 同时又能和手机进行互补 。 它所带来的功能和传统手表相比 , 增加了通知和健康检测这两大核心功能 。 ” Vivo相关负责人表示 , 以健康检测为例 , 几乎每个智能手表都配备运动数据监测、心率监测等功能 。
同时 , TWS耳机表现依旧抢眼 。 由于摒弃了传统线材连接方式 , TWS耳机可让用户在耳机通话、听歌上面变得更加自由便利 , 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 降噪技术是TWS耳机未来技术升级方向 。 2018年至2020年 , TWS耳机出货量以119%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 2020年出货量达2.2亿副 。
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 , 2016年全球TWS耳机的出货量仅有918万副 。 随着苹果推出的Air Pods大获成功 , 才真正意义上引爆了这个市场需求 。 2018年该产品的全球总出货量达到4600万副 ,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4% 。
在诱人的市场“蛋糕”面前 , 一批又一批的厂商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 而TWS耳机市场规模增长也在2019年达到高峰 , 出货量达到了1.29亿副 , 年增长率更是在当年第三季度达到了183% 。
相比前两者 , 智能手环整体市场规模虽大 , 但增速已大大放缓 。 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 , 2016年至2020年 , 智能手环出货量以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 到2020年出货量达7890万台 , 预计在2021年至2025年将保持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
不过 , 值得注意的是 , 过去数年间 , 包括苹果、亚马逊在内的美国科技公司一直想将业务扩展到医疗健康领域 , 比如 , 苹果公司在2014年发布的第一款 iWatch、HealthKit移动应用平台 , 透露其在健康业务领域的野心;谷歌在2018年就成立了健康部门 Google Health , 并一直是其重要产品部门 。
但多家科技巨头的健康产业发展并不顺利 。 比如亚马逊与伯克希尔哈撒韦、摩根大通共同创立的医疗保健项目Haven已经失败并宣告关闭 , 可穿戴式设备厂商Fitbit被谷歌收购 , 谷歌正在解散其成立三年的健康部门 , 苹果也被传正在压缩健康部门的项目规模 。
三大巨头占据六成市场份额 智能穿戴前景广阔
据IDC数据机构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 , 华为、苹果、小米三家巨头占据我国60%的市场份额 , 三家巨头单季度的设备出货量均在500万台以上 , 遥遥领先其他企业 。
有业内人士指出 , 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的应用下 , 以智能手表、穿戴耳机等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更加繁荣 。 去年华为、Bose等大厂相继推出眼镜式智能耳机 , 这种集合了听觉、视觉和体感于一体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给未来多形态与VR/AR设备的结合发展奠定基础 。
而在市场集中度加剧的情况下 , 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中小企业压力倍增 。
“2020年以前 , 这些中小厂商脱离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 , 以最低的成本制造出最廉价的商品并出口到东南亚等国 , 在当地迅速打开市场 。 随着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开始明朗 , 这些大品牌和电商也迅速在海外市场进行布局 , 留给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所剩无几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
有业内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2020年是这个行业中一道较为明显的分水岭 , 大批中小企业在此之前赚得盆满钵满后果断离场 , 剩下没能及时抽身的企业现在就只有被品牌、电商两大阵营挤压 。
“现在可穿戴市场竞争很激烈 , 有些领域已经打起了价格战 , 这种情况下大厂存在明显的优势 。 ”丁道师坦言 。
10月24日 ,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社交平台发文称 , 很多消费者一直选择华为穿戴产品了解自己的健康数据 , 在硬件、科学计算平台与服务上都不断需求突破 。 根据华为官方最新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9月份 , 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全国第一 , 全球累计发货量已超过8000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