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餐盟研究“人口撤退”正发生在北上广 。
曾是年轻人心之向往的高线城市不再是“香饽饽” 。数据显示,北京的常住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57万降到2019年的-1万 。仅2017-2019三年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近20万,相当于每年近7万人离开北京 。
与从前不同,近5成年轻人不再将“大”城市作为工作地首选,他们有了新去处 。据统计,出走的年轻人主要选择东莞、苏州、佛山、重庆、天津、杭州、长沙等地 。
选择非一二线城市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在理想与现实的拉锯中遵从内心做出的选择 。
“可以在北京上班,但不要妄想留下来 。”餐饮人柴赫伦被高攀不起的房价劝返,回家开了一家小酒馆 。除了“留不下来”,来自职场的“毒打”也让年轻人无数次闪过回家的念头 。“毕业后,我很坚定地来北京,从来没考虑过回东北,直到看到同事因为工作抑郁症复发,有点犹豫了……”在高房价、艰难的职场处境之外,年龄焦虑、交友困难、交通拥挤等也是大城打工人的痛 。
诚然,大城市可以为年轻人带来机会,但同时也附赠了压力 。相比之下,小城更让人感到幸福 。
曾在上海做运营工作的赵明明,在四川开了一家火锅店,他表示,小城的基础设施正逐渐完善,回来后并没有很大落差 。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可见,小城的建设规划并不比大城市落后 。
家在浙江东阳的卢婧婧说,移动支付已经在老家普及,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已解决,网购、订餐都很方便,老家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自己居住的村子都有专人上门收垃圾,“很欣喜,我们一个连‘十八线’都排不上的县级市都要建设轻轨了 。”
不仅基础保障在向大城看齐,新的掘金机会也在小城蔓延 。
十四五规划提出,国家鼓励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在很大程度上为小城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
在遵义开烤肉店的周新鑫对此深有体会 。“像我这种回家创业的,都有帮扶政策,什么财政补助、税收奖励、银行贷款支持 。对于创业各种流程推进的也挺迅速,我家的营业执照等审批当天就下来了……”
同时,消费结构的变化,也让小城有了更多“遐想空间” 。QQ浏览器用户报告指出,三四线正涌现更多有钱有闲的“隐富人群”,他们没有工作压力、没有房贷压力,可支配收入多,释放出“品质消费追求”的信号 。
品质消费中,餐饮升级表现突出 。
“我们在老家生活,在买房子方面没有那么大压力,有多余的资金满足吃喝玩乐的需求,对于吃也更讲究 。”根据中国城市居民调查 CNRS-TGI显示,在2015年中小城的食品消费支出比例已经超越大城市,占比达到25% 。
饿了么发布的消费报告对此也有佐证,其指出包括餐饮在内的诸多消费已实现全面升级,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升级速度高于一二线城市 。
另据《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年》显示,人均年消费增幅中,最大的是三线城市,为2.6%,其次为四线、五线 。
麦肯锡数据预测,未来10年三四线城市年轻消费群体将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群体 。
为了填补小城人民的消费需求,也为了突破一线城市发展瓶颈,餐饮企业,比如喜茶、海底捞等早已开始积极布局下沉市场 。
当下,生活便捷,教育、工作资源等不再是大城“硬通货”,小城不光逐步补齐大城壁垒,还有它不能提供的优越性 。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环境友好,加上消费结构升级加持的小城,对于餐饮人来说,或许不再是一道简单的“放下肉身”和“容下灵魂”的单选题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如今店铺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开店怎么吸引顾客十个妙招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人过中年得了糖尿病是否生不如死 老公得了糖尿病无性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