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并不遥远——写在洁白的现代藏乡
----香巴拉并不遥远——写在洁白的现代藏乡//---- //
10月29日 , 四川省乡城县的定曲河峡谷的青德乡 , 民宿“皈院”保留了白藏房传统民居特色(无人机拍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江宏景摄
新华社成都10月29日电 题:香巴拉并不遥远——写在洁白的现代藏乡
新华社采访人员谢佼、胡旭
清晨7点 , 第一缕阳光跨过了措岗崩雄雪山 。
这是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的定曲河峡谷 。 炊烟、霞光与白色藏房交相辉映 , 缓坡上 , 一群群牦牛低首吃草 , 白塔矗立 。 在这世外桃源般画境里 , 藏民们又开始了宁静安详的一天 。
采访人员走进峡谷中的青德乡仲德村 , 63岁的多吉大爷正坐在门口大树下剥核桃 。 见采访人员路过 , 他热情地打招呼 , 抓一把剥好的核桃递过来 , 邀请采访人员进家 。
走进大门是一个小院子 , 鲜红的小苹果挂满枝头 , 散养的鸡、鸭在林下觅食 。 整个建筑有三层 , 每层挑高三四米 。 “一楼过去喂牲口 , 现在人畜分开了 , 放农具、杂货 。 ”多吉大爷介绍 。
二楼楼梯正对面 , 洗手台白色瓷砖擦得透亮 , 背后是卫生间;左手边是厨房和餐厅 , 木制桌椅充满藏式风情 , 餐厅一侧还有一台彩色电视机 , 上初中的孙女正趴在桌上写作业;右手边是客厅 , 再往里是经堂 。
山坡上 , 阿布洛绒丹巴正在门口停车 。 他家院墙上贴着牌子 , 上写传统村落保护户 , 建筑有35根柱头 。 这是典型的乡城白藏房:整体状如梯形 , 外墙涂白 , 门窗精雕细刻 , 彩绘明朗鲜丽 。
“对传统我们保护得很好 。 ”阿布说 。 他是个壮实的藏族汉子 , 曾因缺技术缺资金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 当地党委政府为他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 并帮他进行了庭院建设、改厨改厕 。 几年下来 , 阿布成功脱贫 , 买了车 , 正计划开民宿 。
沿着村后新建的“一环路” , 20岁的洛绒扎姆从民宿“皈院”深处迎了出来 。 她参加四川“9+3”教育计划 , 在“甜城”内江学成回家 , 借助移动互联网 , 找到称心职业——定制管家 。
“游客通过移动互联网提出需求 , 我们落实车辆接机 , 安排旅游线路等 。 ”美丽的扎姆笑语盈盈 , 村里4G信号满格 。
旁边木郎宫村 , 只见50岁的洛绒阿麦和村里老人们绕着白塔转经 。 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 , 透出与世无争的静谧 。
洛绒阿麦年轻时走南闯北 , 到成都学过开大车 , 对交通变化感触很深:“原来从乡城到成都 , 要走一个星期 , 现在路修好了 , 雪山上打通了隧道 , 不怕大雪封山 。 附近还修了稻城机场 , 45分钟就能飞到成都!”
远远地 , 一首歌传来:“香巴拉并不遥远 , 它就是我们的家乡……”藏族传说 , 香巴拉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那里生活好 , 花常开 , 人善良 。
阿麦特别喜欢这首歌 , 他说交通好了 , 游客来了 , 自家收入翻了几番 。 “挖虫草、捡菌子 , 土地流转出去种葡萄 , 我家一年收入30多万呢 。 小车都换了三四辆 。 共产党好!把家乡建成了香巴拉 。 ”如今阿麦是村干部 , 帮助村里1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