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是犹太人吗,特斯拉马斯克是犹太人吗( 二 )


“黄马甲”运动是马克龙上任后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其支持率一度跌至23%, 也因此被冠以“富人总统”名号 。 执政两年后, 他首次正面回应, 在采访人员会上否认为富人利益着想, 坦言执政会更人性化 。 但他不认为, 自己让法国“走错了路” 。
结果, 这次大选, 勒庞切中马克龙痛点, 灵活地打起了民生牌 。 她走到群众中间拉家常算生活账, 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同理心, 咬住马克龙任内民众购买力下降等问题, 拉走了一部分选民 。
马克龙也以和民众自拍等方式秀亲民 。 与2017年相比, 法国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一切, 正产生越来越出乎意料的影响 。 在展示自己竞选现场大步流星、因天热露出胸膛以及为俄乌冲突斡旋眉头紧锁的照片后, 马克龙收获了两极化评价 。
【选民“两个都不要”?】
相比内政, 马克龙似乎更在意塑造法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大国形象 。
当地时间2020年8月6日, 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黎巴嫩, 查看首都贝鲁特爆炸现场 。
从贝鲁特大爆炸后一月两度到访黎巴嫩, 到坐在“三米长桌”旁与俄总统普京会谈, 忙于穿梭外交调解俄乌冲突, 对“戴高乐主义”回归的努力, 曾帮助马克龙挽救了自己的支持率 。
不过, 外媒评论, 这位法国领导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国际事务中, 以至于忘记了本国选民, 直到选举前一周, 他才首次做竞选演讲 。 爱国的法国人认为, 总统应首先处理本国问题 。
路透社指出, 即使胜选, 马克龙将面临艰难任期的迹象, 早已显现 。
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分析, 本次大选第二轮投票率是自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大量法国选民决定投空白票, 甚至不投票, 以表达对现制度的不满 。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7年5月7日, 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 身为总统候选人的勒庞现身投票点 。
五年来, 勒庞一派支持率的上升, 说明极端保守主张不再是法国社会的边缘想法 。 不过, 抛开去妖魔化的表象, 其政策内核仍不能让选民们放心, 比如勒庞提议禁止在公共场合戴伊斯兰教头巾 。 但是, 这不妨碍选民为了反对马克龙而支持勒庞 。
法新社指出, 马克龙曾承诺尽一切努力, 确保法国人不投票给极右翼, 但他失败了 。 传统左右两派联手遏制极右翼的“共和阵线”失去了力量, 被“反马克龙阵线”追上 。
大选前, 法国还有一种观点变得流行, 那就是“两个都不要” 。 巴黎30多个组织、工会上万人示威, 最大诉求就是“不要马克龙, 也不要勒庞” 。 这意味着, 法国的政治光谱, 正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 也许不是以中间为界左右摇摆, 而是要么归于中间, 要么分别向两极背道而驰, 而后者正撕裂法国社会 。
【未来日子不轻松】
挑战远不止于此 。 勒庞极右派势力的强大, 成为马克龙组建新政府的一道“拦路虎” 。 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以及他各类内政改革的持续考验, 让他未来的日子不会很轻松 。
当地时间2018年4月25日,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 。 中新社采访人员 邓敏 摄
勒庞所主张的法兰西优先, 是以一种“幻想化”、极端化的方式排外和去集团化, 主张退出北约来单打独斗;马克龙的务实与“向外看”, 则通过大选结果告诉外界, 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 法国选民认为凭一国之力难以独自立足, 团结盟友、强化欧盟地位和作用的想法, 占了上风 。
对于美国在北约的主导地位, 马克龙一直颇有微词, 他上任初期就寻求组建欧洲军, 试图走向欧洲战略自主 。 特朗普主政时期, 马克龙在美国会发表演说的短暂蜜月期过后, 愤而批评北约濒临“脑死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