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反复说“穿山甲灭绝”,其实它正悄悄地归来( 二 )


在距今3800万~1300万年时 , 穿山甲分成了三个类群 , 亚洲穿山甲(穿山甲属 ,Manis)、非洲体型较小的树栖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属 , Phataginus)和非洲体型较大的地栖穿山甲(地穿山甲属 , Smutsia) 。 自此 , 亚洲的穿山甲与非洲的穿山甲分道扬镳 , 在两个大陆上 , 各自在进化和适应的路上前行 。
然而 , 没有想到 , 千百万年后 , 它们的命运又交织到了一起 。
以白蚁为生的山林隐士
夕阳西下 , 黑暗逐渐笼罩大地 , 中华穿山甲进入一天中最为活跃的时期 。 视力不佳的它 , 凭靠卓越的嗅觉 , 缓慢游荡在林子深处 , 寻觅它的晚餐 。 它的适应力很强 , 从海拔不到100米到3000米 , 从热带雨林到针叶林 , 从竹林、草原到农田都可以找到栖息之所 , 甚至可以忍耐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干扰 , 生活在人类居所的附近 。 它需要的只是丰富的食物:蚂蚁和白蚁 。 它的菜单上列着超过23种蚂蚁和12种白蚁 , 随着入秋 , 它的口味偏好也在发生变化 。 夏天主要吃蚂蚁 , 入冬后主要依赖白蚁为生 , 此刻它需要的是一个白蚁巢 。
路过一个倒木 , 这里隐藏着一个白蚁巢 , 穿山甲嗅嗅 , 却了无兴趣地摇晃着走开 。 在木头里居住的白蚁 , 往往巢很小 , 只有几千只个体 , 还不够它费劲儿的 。 它要寻找的是土壤里更大的巢 , 聚集有上百万的白蚁 , 那是一顿更为诱人的大餐 。

他们反复说“穿山甲灭绝”,其实它正悄悄地归来

文章图片
图3/8
中华穿山甲的标本 , 它的尾巴具有盘卷能力 , 可以把自己挂在树枝上 | Claire H 。/ Wikimedia Commons
在一片开阔的地区 , 它发现了目标 。 中华穿山甲的前爪相较于另外几种更为强大 , 它开始了疯狂的挖掘 。 然而 , 这里的地面很硬 , 进度没有理想中那样快 。 此时 , 它用强壮的尾巴抵住地面 , 提供额外的支撑 , 让前肢发挥出更强大的挖掘力量 。 随着一捧捧土被扔到身后 , 白蚁窝终于显现 。 它伸出长长的舌头 , 在巢穴中肆虐 , 黏起白蚁送入口中 。 它冬季可以10天不进食 , 夏季可以5~7天不进食 。 然而 , 此刻它需要补充大量能量 , 因为它腹中孕有一个胎儿 。 春夏季交配 , 孕期超过半年 , 它会在9月到次年2月份诞下一个幼崽 。
刚过午夜不久 , 它找到了一个向阳的山坡 , 挖了一个更深的洞 。 身覆甲片缺少毛发的穿山甲温度调节能力太差 , 它需要一个温度相对稳定的环境 , 度过寒冷和炎热的时刻 , 这个地洞 , 就是它今天的理想居所 , 如果觉得舒适 , 它会在未来的一两周内使用这个洞 。

他们反复说“穿山甲灭绝”,其实它正悄悄地归来

文章图片
图4/8
野生青年陈救助的穿山甲在土洞里休息 | 野生青年陈
日复一日 , 它在近30公顷的家域范围内找寻食物 , 为生产做准备 。 终于在1月的时候 , 它诞下了一个宝宝 。 宝宝的爪子被一层膜包裹着 , 防止在生产时划伤母亲 。 为了提供足够多的乳汁 , 穿山甲妈妈一次次外出寻找食物 。 虽然大部分时间中华穿山甲都在地面活动 , 为了吃树栖的蚂蚁 , 它也可以爬树 。 依靠强大的前肢、爪子、具有盘卷能力的尾巴 , 穿山甲妈妈顺利上树饱餐一顿 。 下树时却有点尴尬 , 它抓着树干滑下 , 最后直接摔了下来 。 它晃晃脑袋 , 拖着尾巴 , 在潮湿的泥土上留下一道痕迹 , 回到了自己的洞穴 。
遭遇灭顶之灾
然而 , 这道痕迹和洞穴外的泥土却出卖了这对母子 。
一个猎人发现了这个洞穴 , 无情地挖开了它 。 只有一个出口 , 只有一个腔室 , 穿山甲无处躲藏 , 无法逃离 , 只能使用抵御其他捕食者的招数 , 卷成一个球 。 然而 , 让别的动物无从下口的防御 , 却成了它最致命的弱点 。 捡起这个昂贵的“松果”扔到袋子里 , 猎人继续向前搜寻 , 就算找不到其他的个体 , 得到这对母子 , 出猎的收获也足够丰厚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