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婆媳关系难于和睦呢 婆媳关系是精神压力源

婆媳关系是精神压力源  
或许在各种家庭关系中,婆媳大概是最难相处的 。不要把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奶奶的老大娘们聚在一块,谈起话题总离不开议论媳妇的时间,那些年轻妇女,有空在丈夫家住几年,也会有人来找她聊天、诉苦 。婆媳之间的那一大一小,为了维持彼此的关系,承受了多少窝囊气,多了多少笑脸,编了多少瞎话,都是可以想像的 。  

为什么婆媳关系难于和睦呢 婆媳关系是精神压力源
  
文章插图  
婆媳关系  
为什么婆媳关系难于和睦呢?  
有些研究者以弗洛伊德的思维模式为基础,解释婆媳对子夫的占有欲和“恋母情结” 。对此进行社会心理分析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一、婆媳之间常常强调一方的真实感情  
另一方非常重视自己的劳动所得,导致了双方的不满 。  
应用心理学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分类时,采用了双维度标准 。一维是关系中两个人是身份角色的距离,一维是两个人在关系中真正的交换和义务的平衡 。  
在家庭关系方面,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亲与儿女是的血脉关联,在以父子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中,亲子关系尤为重要 。兄弟姐妹关系的重要相对于夫妻关系要弱一些 。这些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天生的,或者是由角色的身份决定的 。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的情感表现,各有千秋 。  
对此,应用心理学家钟缮夤称之为“同等爱” 。即是,在父母、夫妻、手足是存在着由于角色身份而产生的情感 。这正是钟缮夤老师所说的“值得” 。二者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和不同的情感类型 。  
此外,除了同一性的角色,当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交往时,就会对彼此产生恩怨,而且爱恨分明 。比如我们很尊重父亲的时候,除了孩子对父亲的尊重,他的个人品行也会受到尊重,这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评价 。这就是“真情实感” 。  
通常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家族成员不但有很密切的亲属关系,而且还彼此亲密无间,彼此之间又有最亲密的亲密关系 。  
本无血缘关系,「本不属于家」的男女,因爱而「入」时,主要受「真情实感」推动 。婚姻不仅仅是一对夫妇,而是一大串家庭联系的身份,一对新人一下子就陷入了关系网,需要四面楚歌 。在这个关系中,婆媳关系是最重要的 。但对媳妇来说,婚前与丈夫家庭的人一般交往较少,所以,对丈夫才是真情实感,对婆家等家庭成员只有当回心转意 。  
是一种情感,由角色设置而成,如传统伦理上的父慈子孝、兄妹敬等 。这种责任由于只是一种义务,很容易让人说出自己的话或敷衍 。媳妇心里想着,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感情,我从小就不是你带大的,因为结婚,我要对你百般关照,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没孝顺,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好了 。婆婆心想,你在我家出出进进,是一家人,你应该像个儿媳妇一样呀!一  
强调真情实感,另一种强调“应然”,使双方都不满意 。  
二、如果婆媳之间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  
由于未能满足对方的期望而逐渐产生不满情绪 。  
视儿媳为“恶婆子”的男人,却很疼爱自己的女儿  
但抱怨婆婆的媳妇或者抱怨媳妇的婆婆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母女关系都比婆媳关系重要 。视媳妇为“恶婆子”的男人,却很疼爱自己的女儿,在女儿眼里,“妈”、“娘家”是不能替代的感情港湾 。相反,被婆婆视为不懂孝顺的儿媳妇,却总是时常想念自己的母亲,照顾自己 。  
婆婆看到儿媳和儿子结婚,走进家里,会本能地形成直觉,儿媳应该像女儿、儿子一样对待自己 。但是,儿媳们往往因为缺乏“真正的情感”而无法做到这一点 。结婚后,媳妇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较,形成了婆婆对婆婆的期望 。婚姻关系一旦搞不清婆媳关系,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期望而逐渐产生不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